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夜月曾经照溪湖
2015年11月16日 

“北山之下有溪湖,十里荷香远近俱。万顷波光浮碧绿,一轮月影湛冰壶。归人渡口明灯火,舞娘楼头唱鹧鹊。试看明朝有游客,醉凭兰棹倩人扶。”

一首名为《溪湖夜月》的诗句咏罢,眼前,纵横数十里的水面像是漫涌起一簇簇细碎的浪花,在无边的湖光中来回荡漾,时值皓月当空,月影斑驳,渡船与湖中亭榭相望,一曲长调伴着琵琶声徐徐由湖中心传来,如泣似诉,更有晃动着长衫的客旅,任倩女搀扶着,对月饮下思乡或别离的浊酒。此时,你定会问这这溪湖是哪里的溪湖,作此诗者又贵为何人,这月下的溪湖真得美如画卷吗?

出邹城市区,东北13公里处,便是古诗中所指的溪湖了,也就是今天中心店镇所辖溪湖厂村村北的位置。说来很有意思,此诗作者顾俊并不是往来南北的商贾,而是明景泰年间的邹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务,为正八品官员。顾俊原籍姑苏,作为协助知县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在闲暇之余周游古邹县境,多留下吟哦古邹人文自然风光的诗句。至于溪湖的来历,溪湖三面环山,据说有一条长年流水的小溪在此汇集成湖。清康熙五十四年邹县知县娄一均修《邹县志》的载文,也印证了这一点:“溪湖,九龙山下,汇水成湖,广数里,中有莲芡,溢而河,即白马。”

而溪湖地处三山环抱之中,风光旖旎,山高水长,是古时著名旅游胜地,传初为邹县十八景之一,后陆续演变为十六景、十二景、十景、八景之一。据《邹县地理志》(明嘉靖四年戴光编修)有关溪湖的记载,则有“去城东北二十里原蹇社,九龙山之麓,广三里,长倍之,其间多荷花,余波入白马河,旧传十景中有溪湖夜月,见诗文。”由此可见,溪湖夜月盛景之名古已有之。

溪湖周围原有凉亭、曲桥、钓鱼台等景观建筑,湖边则树木茂盛。湖西北有亭山(古称亭云山)。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吸引游客来溪湖的原因,独特的山水和绿色的植被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而自春秋战国以来,此地弥漫的儒家思想氛围,也会是重要的一环。就溪湖单纯的自然景观来说,最为著名的当为夕阳西照时,其时,如果天气较好,片片白云连同绿树包裹的亭山山影一起倒映湖中,有风渐次吹动湖水,真会出现如古人诗句中所描绘的“湖光倒影碧山摇”的美景。倘若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明月清辉,广阔的湖面如同被撒满了明晃晃的银币。夜鱼游动,其中的几条大鱼跳跃出水面,发出啪嗒的声响,不时惊飞着在树枝间宿眠的夜鸟。溪湖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四乡八邻及县域以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更有成化年间的儒学教谕刘浚、廖海、训导胡选等来游览并题下诗句。

当然,这已应该是一二百年前或者甚至之前更长时间的美景了。物事沧桑,溪湖夜月的美景竟也应了“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至今日,当年的盛景及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深秋时节的一个中午,我们几人径直向溪湖夜月古景地进发。沿途,玉米秆已悉数收割干净,一部分还堆放在地头上。新翻起的黄土地看起来还未播种小麦,远看一片金黄。灰喜鹊和麻雀是这个季节最恋美的鸟,它们要么匍匐翻飞,要么快步挪到地头的界石上扭头张望,它们是在观望远处的山峦,还是被天空中游走的云朵所吸引?不得知。前行的路愈益难行起来,车辙留下的浅沟开始让电瓶车颠簸晃动,眼前,突然出现了片片泛着黄叶的杨树林,紧靠着杨树林的,则是一丛丛枯黄的蒿草,同行的一位朋友向我们介绍说,这都是水淹过的原因。继续前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沟处,朋友介绍说,这条水渠就是原来白马河的源头。顺着水渠,我们开始推着车子,一直静静地向北走,生怕脚下踩到什么。眼前不远的地方,就是古溪湖夜月的旧址了。在这片现存的四百余亩土地的湖心地带,已是荒草丛生,荆棘满地,偶有接着穗的高粱和透着青的莲花,也只是很小的一片范围。再问朋友,他说,由于历史的原因,白马河改道,加之溪湖厂村这片地域地势较低,涝时一片汪洋,水排泄不出去,栽种的庄稼有可能颗粒无收;旱时不能浇水,因为无水可浇,这就是老百姓不愿在这里耕种的原因。在一片芦苇丛生的浅滩处,我停下脚步,西望,亭山已近在咫尺,在深秋太阳的照耀下,多少显出影影绰绰的感觉。是风吹动了山上的柏树,还是我生出了无尽的错觉?站在皱皮的泥土地上,我像当年生长在水中的莲蓬杆,只觉得柔软的水像缓缓张开的五指,在不时地抚摸着我的大腿,更有游鱼戏虾专咬起脚趾头。隐约有笑声传来,是银湖引来了天上的仙女,还是佳人的笑声击荡了湖的水面?更多的是流水涌动的声响,像是一刻也不曾停歇。许久,一切声响消失了,重新出现在眼前的依旧是干枯的土地,伴着土地应运而生的杂草苇子苍耳等草木。

而更大的困惑随之而来,除了不会说话的云山,溪湖夜月旧景,真得已无迹可寻了吗?

今天的溪湖村,还遗留着旧时的叫法,叫溪湖厂,为鲁藩十三屯厂之一。据村碑载,明朝中期,兖州城西韩家楼(现兖州区西韩村)的韩家、李家庙的李家二姓(系表兄弟)迁至九龙山西侧的玉皇山下定居,其村名为“九龙山厂”。鉴于此村东临长年流水的溪流,背靠古胜景,故改名“溪湖厂”。韩李两姓自迁居溪湖厂以来,溪湖厂村曾出过武举人。为溪湖厂村涂上一层浓厚色彩的当为清嘉庆年间的韩大鹏,为岁贡生,邹县候选训导,他不仅精通书法,还善医药,创办有私人诊所“三畏堂”,在周边各县域享有较高威望。其晚年致力于公益和教育事业,著有《八桂堂诗集》。其后,其堂侄韩家倩又创办“三乐堂”,至今天的韩福勇,已是第四代。此外,自清嘉庆年间溪湖厂村秀才韩长巳创办本村第一个私塾学堂,到建国后一直未有间断。

在今天的溪湖厂村里逗留,不时还能打听到有关溪湖的故事和传说。据“三乐堂”的第四代传人韩福勇说,听老辈的人讲,原先在溪湖那儿建有一座紫禁城,桥上有一个卖油的老汉,做了许多的善事,有一天一个云游至此的仙人有感于他的善心,便告诉他说,这座城快要倒了,某年某月某日,当你看到桥下的石马眼睛红了的时候,你就一直向前跑,不要回头,那时候,紫禁城就要塌了。说完那句话,仙人就不见了。卖油的老汉做了一生的善事,第二天就把城要倒的事告诉乡亲们,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为了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他就在油的价格上做起了文章,凡是多出钱打油的,他就多打出很多,凡是出钱少的,给的油就很少,村里人一算计,还是集中钱买油更合算,许多人便都排队打油。这一天,一块红色的绢布飘到了石马的眼睛上,卖油的一看,连忙扔下打油的勺子,一边喊着城要塌了,一边飞快地向前跑去。众人也都跟着跑去。众人跑出后,整个城开始摇摇欲坠,桥下的石马也飞跑起来,因为卖油人担油的钩担被石马尾巴别住了,瞬时在湖内拉了一条沟,这就是“白马拉了一条沟”的传说,据说也是是溪湖白马河的来历。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听他老辈的人讲,原先在溪湖有标志石,即拴马石,湖有三亩六分六地。一位韩姓老人是我们在半路上遇到的,他说,现在村里还有他的老宅子呢,据他听他三爷爷说,溪湖原先有座城,每六十年就会露出来,至于其他的,他也说不清了。据韩福勇分析,城六十年现一现可能并不可靠,据他这些年来的考察,溪湖每逢阴雨天气,常出现大雾,他猜测可能是海市蜃楼这种自然景观。现在,在溪湖中心地带的村民刨地时,还不时能从土中刨出灰色的瓦片。神秘的溪湖,难道你当年真是隐在一座城下吗,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不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心店镇也正以溪湖老村为重点,围绕溪湖夜月古景点做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溪湖逐渐露出它的原貌,溪湖将会如数百年前一样,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作者:路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