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怀念家乡的槐树林
2011年12月18日 

老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朝阳村,位于邹、滕、微三县交界处。每次回去,我几乎都要到村东的山坡上坐一坐,在那里静静地望着山下的田野、远处的炊烟和更远处的大路上不断驶过的车辆。望着、望着,思绪就常常回到童年。

三十多年前,村子的东边、紧靠山的地方,有一片不小的槐树林,不知哪年哪月开始,里面密密麻麻长满了洋槐树。

那是一片浓浓的绿,那是我心中永存的圣地。

寒来暑往,槐树林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年又一年,槐树林给村里人带来希望,带来欢乐,带来收获。

春天来了,槐花开了。槐花引来了无数的蜜蜂,也引来了安营扎寨的养蜂人。村里的大人和孩子有事无事都喜欢往槐树林里跑,喜欢看蜜蜂纷飞,喜欢闻那一阵阵的清香,喜欢采一把嫩黄的槐叶、白鲜的槐花带回家。在那个年代,槐叶菜、槐花饼是我们难得的美味。

夏天到了,小伙伴们相约着奔向槐树林。在那茂密的枝叶和纵横交错的沟壑的掩护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玩着“抓俘虏”、“捉特务”的游戏。等到玩够了、玩累了、玩出了一身汗,便下到沟底的小溪中,脱光了衣服,在水中的鹅卵石上惬意地躺上一阵。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每个人才挎着一篮子猪草,吹着用两片槐叶做成的口哨回家向大人们交差。

槐树林最热闹的季节当是入秋之后,这时村小学的师生会全体出动,扛着红旗,排着队伍,唱着歌,浩浩荡荡地开进槐树林。大家一边说笑者,一边采下槐叶,晒干了,磨成面,卖到公社的采购站。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勤工俭学”。记得有一年,凡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都得到一份“三件套”大奖:五分钱一个的方格本、七分钱一把的铅笔刀和三分钱一把的“六寸学生尺”,大家都如获至宝。

冬天的槐树林并不冷落,这里有野兔,有山鸡,有斑鸠,还有獾、狸等临时栖身的野兽,更有那群飞的麻雀。

一年四季,槐树林都是我们的快活林。

后来,我长大了,变成了“城里人”。有一年回老家,猛然发现槐树林竟然不见了。村里人告诉我:土地承包了,槐树林没人管了,大家都想多种点庄稼……

再后来,我便很少回老家了。槐树林不仅早已淡出了村里人的视野,知道她、念叨她的也越来越少。

槐树林消失了,与她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槐花的清香,那潺潺的溪水,那浓浓的绿,那嬉戏的场面。

 

作者 郑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