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城印象
寻觅凫岭老树
2015年07月22日 

凫岭老树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具体来说,凫岭老树应该是伏羲庙前的两棵生长了近三千年的柏树。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了郭里镇伏羲庙遗址,来拜谒、谛听和寻觅老树的踪迹。

邹县旧志记载:“邹西南有山势若凫然,山腰有伏羲庙,前有双古柏生千余年,凫岭老树故此得名。”同时邹县旧志还收录了一些名人赞美凫岭老树的诗章。顾俊有诗云:“迢迢峻岭自云藏,老树盘根岁月长。蓊郁繁阴承雨露,茏葱佳气傲风霜。猿攀古木搜残果,鹤立危巢理缟裳。赖有先王仁政在,斧斤时入莫教伤。”邹学教谕永嘉刘浚有诗云:“双树亭亭古庙中,挺生凫岭类孤桐。几番夜雨惊风吼,势敌蛟龙一样同。”

这两棵凫岭老树多粗?当地老人介绍说最粗的这棵凫岭老树是“七搂八一媳妇”。这是什么意思呢?据说从前有个过路的人见到了这棵树,惊奇于它的粗壮高大很想量一量到底有多粗?可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测量工具,于是就采用了最原始的测量方法,用搂抱的形式来测量树的围粗。搂了七搂还没转到起点,正在他想搂第八搂的时候,发现树干上靠着一个年轻的小媳妇。时值夏季,天气酷热,这个小媳妇是站在树下纳凉的。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这人不好意思驱赶小媳妇。怎么办呢?只好改为用手的方法,量到第八的时候,正好到那小媳妇的身边。可是,那小媳妇身体所占的位置怎么量呢?就只好把小媳妇的体宽也算测量的一个长度。于是树围就成了“七搂八一媳妇”了。

凫岭老树的命运与凫山伏羲庙是休戚相关的。伏羲庙亦称羲皇庙、伏羲女娲庙、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邹城西南郭里镇爷娘庙村东,东凫山西麓。是鲁西南最大的祭祀伏羲的古建筑群。伏羲庙始建年代无考,后唐长兴二年(931年)重修时已具有相当规模,后经宋、元、明、清多次维修,遂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殿、庑、阁、楼百余间,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院内有古柏300余株,多为唐、宋时栽植。直到1929年之前,千余年的古柏还有十八棵,其中近三千年的有两棵。

《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说明凫山和峄山有文字记载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凫山一带,是古代须句国所在地,是伏羲氏族的地盘。直到今天,凫山一带仍然流传一些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据《左传》记载:至春秋时期,伏羲的风姓后裔任、宿、须句、颛臾四国,仍在奉太昊伏羲之祀。已故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认为,颛顼即颛臾,“伏羲奉祀四国,颛臾在费县西北,与泗水东南相接,即伏山、雷泽一带,地为伏羲旧壤,故以本地之族裔奉其明祀,立国为颛臾。”邹县旧志说邹民即颛民。

伏羲庙第一次遭到大规模破坏是在1929年。因为爷娘庙村人王传仁入了“无极道”,在邹县、滕县、鱼台、济宁发展道众,成为那一带的道首。后来,无极道起事,纠集几个县的道众喊着“爹死娘亡也要打济宁”的口号攻打济宁,被军阀冯玉祥部的梁冠英击溃。梁冠英部追剿王传仁至爷娘庙村,向当地百姓询问王传仁的住处。老百姓只知道掩护活人,不懂得保护古迹,竟指着伏羲庙说那便是王传仁的家庙。军阀部队一看林木蓊郁,也疑为盗贼巢穴,遂放了一把火。可怜存在几千年的偌大的建筑群在经历了三天三夜大火洗礼后,变成了一片废墟。

第二次破坏是在“大跃进”时,因为搭建炼钢炉和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料,于是就拆除了包括梳洗楼在内的砖木结构的建筑物。60年代初,又陆续拆除了其他所有建筑,1968年伐倒了所有树木(包括那两棵老树)运到郭里集村东建了一片房子,先作利民公社,后改为农中,又改为十三中学。1975年十三中搬迁,这里成了编织厂的厂房,主要编织麻袋。1978年,一场大火把这片厂房全部化为灰烬。因为厂房内堆放的全是易燃物,楼板又大多是木质的,所以根本无法救援,冲天的大火烧了很久,甚至惊动了滕县的消防队。

至此,凫岭老树的最后一点印迹也荡然无存。老树就此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字记载和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那永不磨灭的故事。老树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惜的是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作者:付岩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