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百年奎星阁
2015年10月17日 

沿着曲曲折折的鸿山幽谷,穿过潺潺溪水和茂密枫杨林、橡树林,在鸿山北麓的一块巨石上,赫然耸立着一座石头建筑,这就是于清朝同治年间所建的奎星阁。

由于年代久远,而今,奎星阁内已经空无一物,仅余坚实厚重的石头墙壁。不过,镶嵌在阳面的楹联和碑记仍相当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这座小小的奎星阁,其实记录着一段历史,几度岁月。它好像一本书,把那段鲜活的史实承载。又好像一个时光存储器,把无数光阴浓缩,等待着后人解码、释放。

从侯文龄撰写的碑记,我们知道奎星阁为纪念当年抗击白莲教起义军而建。白莲教兴起于邹城市田黄镇白龙池村,头目为宋继鹏,一度聚众数十万人。曾数次打败官军,成为地方官员的心腹之患。他们为解决会众的吃饭问题和配置武器装备而四处劫掠,致使生民不安。各地民众八方躲藏,自卫御敌。在鸿山北缘,至今残留着沿山脊拉起的石头寨墙和舂米用的巨大石臼,这是鸿山存留的惟一的人为遗迹。可以想见,当时附近村民躲避深山,住石棚,饮山泉,艰难度日和组织团练,奋勇抗敌的情景。

侯文龄,鸿山西部侯家洼村人,系清朝廪生,著名学者。此前,他曾在峄山筑寨自保,其间遍游峄山,编撰《峄山志》,将峄山形制、胜景和历代诗文囊括为四卷,手抄书稿今存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最早的峄山志书。该人文武兼备,德高望重,被众人推举为寨主,主管山寨一应事务。是时,多地贼匪蜂起,朝廷派亲王僧格林沁督军剿杀。同治二年,僧王坐镇兖州,围攻白莲池教匪。侯文龄率民团合力响应,与教军数次交战,曾一度战死,后经全力抢救幸运回生。平定白莲池后,侯文龄的战绩逐级上报直至京城,被皇帝钦奖五品翎顶。

天下太平。百姓陆续归家安居乐业。侯文龄已是古稀老人,其后的几年间,他经常手拄一根黄荆拐棍步履蹒跚地来到昔日的旧山寨,在这儿盘旋、流连。他感恩这座保全了万民生命的大山,也痛惜那些为坚守阵地而死难的无辜兄弟。他与谁说?他只能与山石对话,对风月喟叹,无尽唏嘘。

同治九年,侯文龄提议在鸿山建筑奎星阁,以铭记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事,那段慷慨悲壮的岁月,得到众人赞同。于是,多方合资在一面山坡上精心筑建,次年完工落成。在奎星阁附近,北眺,远近山峦、村庄和田畴尽收眼底。南望,鸿山沟谷一览无余。这儿,就是侯文龄护民御寇的指挥所,是他日夜守候的天然营盘。

风息云住,日升日落。奎星阁在时光中一点点融进了这座大山。它的颜色,纹路和形貌已然成为鸿山的一部分,就像一滴水之于大海,就像一片云之于天空。慢慢地,它被山树遮掩,被岁月尘封。也正是因为它埋身鸿山,才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得以跨越百年时光,与我们相见。

 

作者:孙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