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下的不仅仅是佛经
“四山摩崖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为之擘窠极轨也。”这是康有为对四山摩崖石刻的评价。四山者,邹城铁山、岗山、尖山、葛山(葛炉山)是也。葛炉山北朝摩崖刻经内容为《维摩诘所说经》,全文应为420字,现仅存292字。书刻者为僧安道一。
其实,僧安道一在邹城组织刻写的摩崖石刻还有一处,那就是峄山刻石。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和北齐武平初年(570年),僧安道一两次分别在峄山五华峰、妖精洞书刻《文殊般若经》。北齐武平六年(575年),僧安道一在汉丞相韦贤后人的资助下,在尖山大佛岭镌刻佛经两处,分别为《文殊般若经》和《大品般若经》。在完成尖山刻经之后,僧安道一北上泰山,在经石峪组织刻写巨字全文《金刚经》。至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齐灭亡,北周武帝灭佛。僧安道一隐匿山林修习悟道。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北周武帝去世,灭佛之风随之消散。僧安道一在汉丞相匡衡后人的力邀之下复出,来到邹城,在铁山南面硕大是石坪上,书刻了900余字的《大集经·海慧菩萨品》。次年,又在岗山之阴刻经两种,一为《入楞伽经》,一为《佛说观无量寿经》。在葛炉山西麓书刻《维摩诘所说经》。这时,僧安道一已经60多岁,白须苍然,垂垂老矣。此后,再也没有见到他的任何笔迹,葛炉山刻经就是他的绝笔。
随着经文刻下的除了佛经,还有僧安道一的虔诚。哪怕经文被岁月的风沙湮灭,但书刻者的精神不老。因为,一种信念和力量已经深入人的骨髓。
怪石幽洞和大泉
葛炉山上有许多奇巧怪异的石头。你看:大象石———好像一群大象刚刚从高树下走来,你看到的只是打头的那一只。猩猩石———好像一只猩猩刚刚吃下一颗熟透的果子,正在警觉地左右张望。牛角石———那是一头黄牛,刚刚啃光一片鲜嫩的青草,正把头插进一片水洼畅快地饮水,我们看到的只是它那挺直的犄角。蛤蟆石———那是一只从水中爬到岸上的成年蛤蟆,它斑驳的花背上正闪烁着水光。鸭子回眸石———那是一只肥美的鸭子,游弋时忽然听到幼崽的呼唤,急忙回头观察一下。宝葫芦石———里面藏的是什么?美酒、碎银还是能够起死回生的药物?抑或是一团无形的智慧。大将军石、二将军石、三将军石———哎呀,那百万大军究竟埋藏在哪里……
满山堆垒的石头形成了众多的石隙、石棚和石洞。山上有一条蜿蜒数百米的石洞,里面黑咕隆咚、高低不平。现在,这个山洞的两头都被乱石堵住了。不过,村里人都记得洞口的大致方位,他们正打算清理出来,带外面的人进去走一走。
葛炉山西侧,自古就有一眼清泉,老百姓都叫它“大泉”。“大泉”给山下的人带来诸多方便。以往,人们下地干活从来不带水,渴了就捧起“大泉”的水解渴,并在泉边的大杨树下歇凉。现在,没人敢喝野外的生水,泉水主要用于天旱时点种浇灌、打药时兑水、劳累时洗手洗脸。另外,“大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不被人注意的用途,那就是养育了葛炉山以及周边的鸟兽蚁虫。山上的喜鹊、斑鸠、猫头鹰、刺猬、獾正是因为有了“大泉”才活得滋润、长得矫捷、叫得甜美嘹亮,婉转动听。
作者:孙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