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老城旧事——访孟庆丰先生
2013年11月04日 

近期,我们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受邹城市市政府委托,在邹城市古城区开展“历史文化记忆发掘研究”工作,对古街区历史遗迹与文化记忆进行挖掘。20131020日到27日期间,在邹城市文化旅游小组办公室两位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对老字号药铺“宝仁堂”的后人———老中医孟庆丰先生进行了两次访谈。

孟庆丰先生生于1929年,老邹县人,六代中医世家。六岁上书院小学,在家由父亲指导背“药性赋”、“汤头歌”。1937年日军侵占邹城,家人躲到乡间,其父送他去当地名医张华堂老先生处学医。学成后,1946年随父在自家店铺“宝仁堂”行医治病,1990年被授予名老中医。

先生见到我们很高兴,亲切地拉我们坐下。环视四壁,挂的都是他的墨宝,很有书香气息。所长吴教授说:“孟老,您是邹县城历史的宝贝啊,所以我们想尽可能多地把您了解的事情记录下来。”孟先生谦虚着,跟我们聊起了小时候上私塾、跟父亲学中医的往事。

孟老说:“那时四书五经都兴背,从头背到底儿。”说着他仰着头眯着眼睛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问及私塾先生,他激动起来,“那年日本鬼子来了,也办学。但是俺父亲说,我们不上他办的学,那是奴化教育!于是父亲腾出自家一间屋子,连同其他几个学生的家长一起请来私塾先生张季方。”老先生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和几个孩子拜师傅的场景:“中间是孔夫子像,老师坐一侧,父母站两边,小孩站下边,一排站好。先要拜孔老夫子,鞠躬,跪,起,再拜,拜三次,要行大礼。然后往前上一步,拜老师,一般老师都会起身叫你‘不用拜不用拜’”。陪同的孔祥如老师为了让我们录像,还按照孟老的指导当场演示了跪拜私塾先生的过程。

27日访谈时,老邹县诚记饭店孟宪诚的孙子孟繁杰也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孟庆丰老人。孟老古稀之年曾撰《我记忆中的邹县城》,收录于邹城市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提到许多老商号,其中有诚记饭店的“吊炉牛舌头型油酥火烧”,杜长江的干饭铺,山西人李自臣的恒祥号...... 如今诚记饭店已经变成大超市,其他老字号基本销声匿迹,唯有几家如“宝仁堂”、“张萝铺”还寻得踪迹。孟老和诚记饭店的后人一起回忆着“县门前的馄饨馆———吃现成(宪诚)的去”,杜掌柜声震四关的吆喝声……

老人珍藏的记忆打动着我们,使我们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们深深地感到,邹鲁圣地孔孟文化曾经滋养了老邹县,而现代化商业化大潮又冲击着传统文化,当代迫切需要“继往圣”、“开来学”,以不负邹城“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供稿: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