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离开老家多年的我,每到中秋月圆时都会想到家乡那香香甜甜酥酥圆圆的月饼。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月饼。过中秋庆团圆的月饼几乎都是靠自己动手,好多农村家庭都会这不太复杂的“手艺,”虽然土法上马品种单一,却也省钱实惠。
家乡的月饼是用木质模具磕制而成。每到临近“三秋”大忙的中秋,不管家里有钱没钱,父母亲都会提前准备做月饼的原料。原料中,有青红丝(青是冬瓜条、红是玫瑰丝)、冰糖块、白面粉、花生米,有时还有点核桃仁。父亲是村里做月饼的“高手”,诀窍就是用猪油和面(做出来酥香)、用上好的原料和模具上刻出的福禄寿喜、四季花鸟等文化符号。将掐匀的面团擀成薄皮把掺匀馅料包在其中,再放入借来的模具中压平磕出,带有吉祥文字图案的月饼半成品已呈现在眼前,最后一道工序就剩下烘烤了。把生月饼整齐放在用高粱梃子串成的锅拍上,拿到村里自制的“土烤炉”上一个个摆好,随着劈柴在炉下噼里啪啦的燃烧,月饼皮渐渐变得金黄,熟透的月饼在周围弥漫热香气环境中开始出炉,趁热吃一口入口即化味道美得无法形容。
中秋节是团圆节,中秋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每到此时,父母都会把家里做的月饼分成许多份,让孩子们骑上自行车看望亲戚朋友。从早上出发,沿着规定的线路跑的腿酸,把月饼和问候全部送到天黑方回。记得有一次,为赶快完成“送礼”任务,飞快的自行车猛然轧到车辙“吃角子”,连人带车翻到路沟。嘴啃泥到也无妨,最担心是酥脆月饼的完整,结果还是把装在提兜里的月饼摔的粉碎,疼的我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待整理好装束赶到亲戚家,好吃的月饼几乎都成了月饼渣。现在想来,当时过八月十五能拿几斤月饼走走转转,表达的就是那份礼轻义重的心意和团团圆圆的祝愿!
记得中秋节这天,父母在庄稼地里忙得再很,也忘不了回家做一顿茄子炖鸡贴锅饼的好饭,让全家人吃得满嘴喷香满头大汗。到了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端出来走亲戚剩下的月饼圆月。那时候,吃着香甜的月饼,遥望着天空中一轮皎洁明亮的月光,听老人们讲着嫦娥奔月、仙女下凡、月姥姥舂药救人的故事,让人觉得真的好美!此情此景,令我暂时忘却了人间的艰辛,一下子有了对美好生活地追求与遐想。
后来,通过努力有了参加工作机会,中秋时节也吃了不少像脆皮的软壳的五仁的八宝的咸的甜的月饼,总觉得没有家乡的味道。难怪一位当老板朋友说:吃遍了山珍海味,怎么也不如小时候家乡办喜事折回来的杂烩菜好吃。也许年龄大点的人都有“好”这口的“怪癖”。家乡来人,带几斤中秋月饼,尽管不知是厂家生产还是家庭制作,每次都觉得如获至宝,除了自己觉得味道纯正大饱口福,还常常到处送送让亲朋好友尝尝,让大家分享家乡的“特产”,潜意识中是想印证老家的月饼赛过“名牌”无与伦比。
有一份资料说,人的口味是在十四岁之前形成到老无大变。也许是艰苦年代的童年留下家乡印记太深,临近中秋,说起家乡的月饼仍然令人垂涎!
作者:王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