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邾国遗梦
2013年08月12日 

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峄山之阳的邾国故城,十几年来,心里虽常常想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邾国故城,历史典籍有确切记载。《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古时绎与峄同,后写作峄。峄山,又名东山、邹山。因其“怪石万叠,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前汉书·地理志》载“鲁国驺县,故邾国,峄山在北。”刘会《邹山记》载:“邾城在山南,去山二里”、“邾城在鲁国驺县,《左传》卜迁于绎,即此地也。”邾城俗名纪王城。至今峄山上有纪王棚、纪王墓等遗迹。清雍正年间,邹县令王尔鉴曾为纪王城题诗曰:“文公迁绎处,群呼纪王城。至今人莫辩,衰草暮云平。”

最近,我趁“多彩邹城”采风之际,终于去了一趟邾国故城。穿过麦地,走过野径,慢慢地,一堵高大的土墙横亘在我们眼前,这座土墙看上去没款没型了,像孩子们堆的沙堤被水冲刷过的样子,残高56米、底宽近20米,横剖面是分布均匀的夯土层,夯土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812厘米,夯窝直径46厘米,多为春秋时代的棍夯痕。那一道道夯痕像刀割般明显。虽是春天,但多数植物还没有完全苏醒,看起来仍然是枯草连天,古城墙犹如披了件蓑衣,看上去古朴、厚重、沧桑、斑驳,让人感觉到一种苍凉的沉痛。虽然如此,但历经沧桑的土墙仍然能用“巍峨壮观”四个字来形容。这就是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邾国故城的古城墙。

莫名其妙的恐惧与厚重的历史感压在我的心口,我似乎不能轻快地呼吸。不知什么时刻潜入灵魂的虔诚将我的任何语言都牢牢封杀在大脑的某个角落,我静悄悄地在古城墙边不愿说话,脚步被灵魂操纵着。

周围的原野安详宁静,宁静得让人仿佛能听到2000多年前这城墙下的车马嘈杂、兵器撞击。

沿着邾国故城的城墙一路走去,我们仿佛走入了《左传》,走入了《史记》,走入了《诗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邾国故城现在大部分成了原野。但这里每一处,都有历史的遗存。村民会指点着说“皇台”在哪里,“点将台”在哪里,“演武厅”又在哪里。拨去浮土,有可能发现当年的殿堂台基遗址。

近些年来,大量重大的考古发现,把人们的目光一次次吸引过来,关注起这个被岁月遗忘的故城。其中1964年出土的钤印秦诏书的陶片,已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和展出。邾国故城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纪王城的阡陌、沟渠、街巷间,散落在地的灰色陶片俯拾即是。随便拣起一片陶片,就等于拣拾起一段两千多年的历史。

缓慢的脚步在干裂的地面上带起了微微的尘土,在斜射的光线中,你可以看到踩踏的尘土飘浮在故城的上空,就这样一路走着,看着,在心里又长长地慨叹着。

我默默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古朴和苍凉。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我对邾国故城产生了震撼心灵的激动,使我的灵魂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弥漫。

凄凉哀怨的二胡声隐约传来,勾人回忆,引人断想。两千多年稍纵即逝,邾国故城恢弘的殿宇、喧闹的街市也早已烟消云散。唯有这土城墙依然高大逶迤,勾勒着古城的轮廓,聆听着岁月的低吟……

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岁月,一时间竟在这里凝固了。

 

作者:张召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