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由张良韩信谈“欲望”
2012年02月06日 

近日,笔者慕名观看了《鸿门宴》电影,在饱尝视觉效果冲击的同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张良、韩信两个角色,二人的成败似乎在投奔刘邦之时就早已注定,仔细咀嚼,颇有味道,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张良、韩信这两个历史人物,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国破之后,雇刺客暗杀秦始皇未遂,后投奔刘邦成就一代功业。韩信家境贫寒,凭借自我奋斗,练就一身武艺,在“伯乐”萧何的引导下,投奔刘邦成就一代霸业。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二人都是典型的创业型人物,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满足生活现状,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过人的谋略、才智,在英明的“老板”刘邦的带领下,成就了一番事业,单凭这点看可以说是当代青年人创业的学习榜样。

谈到张、韩二人最后的结局,却值得回味、反思。笔者认为是他们的价值观最终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结局。《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由此可见,张良至少是“官三代”、“富三代”出身,自幼衣食无忧,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欲望值并不高,只是一心推翻暴秦。韩信可以说是城市“无产”者,自幼家境贫寒,其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十分强烈,这可以从他要日后问“老板”刘邦要封号、要封地中可见一斑。说到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下,本人并不是要鼓吹什么“出身论”或者是要刻意美化张良有多高尚、丑化韩信是唯利势图的小人,历史人物的功过还是交给历史去评判吧,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态度,笔者认为韩信之所以落得凄惨结局,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一心追求财富、地位、名望等而不加以节制,一味放纵欲望,最后沦为欲望的奴隶,惨遭吕后诛杀。而张良则明智的多,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其追求成功而不放纵欲望的价值观,使他得以逃过“兔死狗烹”的结局,得以善终。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极端的“财富论”、“成功论”等思想,“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笑贫不笑娼”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日趋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当代青年人追求成功、财富的欲望也愈发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人性使然,笔者只是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具体说就是:“节制欲望而不放纵欲望”。否则,即使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也只会沦为欲望的“奴隶”。

 

作者: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