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报纸上读到一篇《伏案写作二十年》的文章,在跟随作者的回忆或喜或悲感知的同时,猛然间发现自己从事写作也已有20载四季的更迭了!一刹那,思绪如一泓清泉,荡起层层涟漪……
那一年,我17岁,在一所县城的学校读书。青春的懵懂和对文学的挚爱引领着我去书写一些青涩的文字,留下瞬间的多愁善感、儿女情长。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报栏里一纸《邹县大众》映入我的眼帘。那一刻,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指引着我去寻找我们镇、我们村的字迹,脑海中勾勒着那些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前辈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的样子。
青葱岁月里对文学的畅想带我遨游文学的世界,报纸的墨香激励着我苦读苦学,也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总盼望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在报纸上面出现。那年冬天,社教活动在全国铺开,一个周末村里来了社教工作队,街道上贴满了社教标语,县、镇宣讲队的同志顶着凛冽的寒风,为群众做宣传。在村委大院里,我又见到了一份《邹县大众》,上面开辟有“社教园地”栏目。一个灵感猛然间浮现在我的脑际,村里声势浩大的社教活动不正是一篇好的新闻素材吗?于是,我满怀着期冀,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开始撰稿。记得那个静谧的夜晚,我耗费了大半夜的时光,写了一篇题目为《北风吹、红旗飘,蒋屯村社教好热闹》的稿件寄给了《邹县大众》。稿子寄出后,我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偶然的一天,班主任桑文学老师高兴地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报纸上登你的文章了。当我从他温暖的手中接过那张残留着墨香的报纸时心底掠过一丝惊喜一丝期待,我的目光呆滞了,一篇《蒋屯村社教开了个好头》的文章下面真真切切地印着我的名字,我高兴得不知所措,竟拿着报纸在操场上跑了三圈。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连看大门的师傅都知道我上了报纸,每每都笑呵呵地看着我。那段日子,成为了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那篇72字的“豆腐块”也就成了我写作之路上的“开山斧”和“灯塔”,使得我的写作梦想张扬起了飞翔的翅膀。
步入大学校门后,图书馆就成为我出没最多的地方,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读书不仅让我心灵飞翔,精神愉快,更让我坚定了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激起了我创办刊物以倾吐心声的愿望。在我的倡议下,学校成立了“芳苑文学协会”,创办了校报“校园生活”,我任第一任主编。“校园生活”的创办既为广大校友搭建了一个练笔的平台,也使我在办报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大学毕业后,我在邹城一乡镇的党政办公室工作,专职从事公文写作和新闻宣传。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开始了一段非常清苦的生活。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更不用说网络了。所有的公文和新闻稿件都必须用手写,打完草稿后还要工整的誊写一遍,然后才交给打字室打印完成。有时为了准备一个会议要连续加班好几天,夜里饿了就吃把从家里带的花生米,累了就看看自己的新闻稿件粘贴本。在繁重和锁碎的工作中,新闻写作倒成了一种休息。为了一篇稿件可以到田间地头与乡亲们聊天,可以骑车到报社编辑老师们那里共同商讨,生活中平淡而满溢着真情的点滴凝聚成一股快乐伴我度过那段清苦的时光。兴趣和工作的结合,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在乡镇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以笔尖吐露心声,以文字表达“恋情”,倾力输送稿件,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一千余篇。这其中,有随笔、散文、小说,有消息、通讯、言论,尽管只是一些小作,但每一篇都都凝聚着我对生活的热爱,每一篇都被我视作珍宝精心收藏着。在这期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新闻作品集《白马河畔》,记录了我在乡镇工作的每一瞬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白马河畔》出版后我收到了一篇“读者来信”。那是我的一位小老乡写来的,她在信中说,她是一名高中生,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白马河畔》,对里面记录着的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但是她又说到,这里面颂扬的东西太多了,让人感觉到不真实,我们家乡应该还有许多值得批评和建议的地方。这封信让我深感震惊,直接穿透我出版书集带来的自满和快乐,刺痛了我的灵魂。是啊,批评和建议,这应该和真实一样,同成为新闻报道的生命。在此之后的日子里,我把写作的重点转向一些关注民生的言论和调研文章,以责爱之心直言弊事,以求是之笔抒论短长,先后有《人事干部要勇于作表率》、《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实践中》、《把能力提升放到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首位》等言论和调研文章见诸报端。随着时光流逝,我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由乡镇到邹城,再到济宁。但这封读者来信一直摆放在我的书桌上,岁月雕琢后那泛黄的信纸依然提醒着我,用心书写家乡事,字字句句总关情。2009年,我的第二本新闻作品集《大运河畔》出版,它记录了我在人事部门工作后的新闻写作。这里面我增加了摄影图片和调研文章,目的就是为了记录这段历史,记录我对人事人才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执着的爱。
写作是一份特殊职业,需要责任,需要奉献。夜幕降临,当别人在电视机前沉迷于情感剧时,当别人“三五成群”把酒问盏时,当别人领着老婆、孩子在公园散步时,我却时常在灯下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往往为获得写作素材几经周折,为一篇文章的构思而辗转难眠。有人曾问我:何苦要为一篇“豆腐块”消得人憔悴?在我看来,没有在田间耕作,不会明白农民在土地上播种收获的幸福;不钟情于写作,是不会明白写作的快乐。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在别人眼中是一种折磨,但对我来说,在键盘上挥洒驰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每周看到自己或长或短新闻作品见诸报端,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无尽的享受,劳累也就会一扫而光,心中就充满了无比的快乐。
二十年,弹指一瞬,但当真正仔细回味时,它又如陈年佳酿愈久弥香,如此韵味,如此绵长。二十年,也把我从一个充满书生意气的玲珑少年,磨砺成了一个成熟稳健的男子汉。写作已成为我的第二生命。今生与写作结缘,我无怨无悔,若有来生,她依然是我魂牵梦萦不离不弃的“情人”。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写作,因为,那一脉墨迹早已悄然融入我的血脉中,不能抽离。
作者 郭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