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邹东又见枣儿红
2011年10月17日 

漫山遍野,大红枣儿挂满枝头,枝叶被红的果实遮掩的怎能透出气息?

远近驰名的邹东百里枣林带,今年又喜获丰收。恰逢枣乡香城镇举办首届大枣节之际,终于驶进了枣林带腹地———东张沟村,再次真正领略了她的壮观:方圆十多公里哦,茂密密、阴清清,沿着连青山余脉从南向北展深,随着山地的高洼起伏,又如波涛起涌的大海,呼动着人们的心弦。被压弯的枝干瀑布于道路两边,好象给道路拉起了两道漫无尽头的绿色之墙,那枝叶、那红枣,如同绿色织锦上镶嵌着颗颗玛瑙,在那晨光的照耀下,闪着红灿红灿的霓光。弥望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密植着枣树,一棵挨着一棵,串串红枣垂挂在细细的枝条上,仿佛稚气的孩子脸,用她那天真的童姿夹道欢迎着我们。看来长红大枣之乡果然名不虚传。

邹东,即邹城市东半部的群山丘陵地带,因光热条件良好,形成了耐贫瘠、抗旱魃的枣树滋生环境,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出现过枣树数十万亩、千万株的盛况,与德州地区的金丝小枣和聊城地区的圆铃大枣并成了山东三大枣系。遗憾的是三十年前的一场毁林毁果事件,上百万棵枣树被连根铲除,致使百里枣林带出现断层。所幸经过近几年不断扩大恢复枣林面积,如今在邹东山区构成了一条东西绵延一百华里、南北跨度三十四华里的枣林带。步入枣林,便如同进入绿色迷魂阵,老树新枝,纵横交错,并随处可见树龄一二百年的枣树,一棵棵老态龙钟,皮肤粗糙嶙峋,虬干盘桓蜷曲,个别枣树的枝干还沟壑纵横,布满刀痕的狞厉,似铁木坚硬,如青铜雄浑。树身几乎就不象是活的,却象国画皴法点染于纸上,极具美学观赏价值。“枣树王”粗可盈抱,虽历经三百多年风霜,仍浓荫匝地,硕果满枝,而她根的蔓延,竟繁衍出一个多子多孙的枣的家族。一株株幼树随风摇曳,垂挂枝头的枣子粒大、饱满、沉甸甸、密匝匝,竟然把枝条压得站不起来,直脱脱地垂到地上。行于万籁俱寂的枣林中,泥土的幽香,红枣的芳香,绿枝的翠香,青草的清香,让你心旷神怡。一路走来一路摘着吃,养眼又养胃,我们完全陶醉了!情思唤醒了孩提的绵绵旧事。

在枣乡孩子们心里,盼望打枣时节就象订了终身的恋人盼望佳期,企望与焦渴不停地在体腔内躁动。终于等来了打枣的日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出动,几百口子拿着杆子、口袋家什涌进了枣林。青壮年拿杆子打,老、少年拿口袋、篮筐拾,各家各户竞赛似的,越打越欢。再过几天,山村家家户户院子里、屋顶上、窗台上就变成了一片深红,整个山村也就红彤彤一片,恰似有人将晚霞采下来放在那里一般。枣儿接受了阳光的恩惠,慢慢变酥,变软,变得更加香甜。此时,倘若捡一颗拿在手里,你立刻会感觉到她的体温,她的温润,她的光滑。轻轻掰开来,深红绵软的枣肉就呈现在你眼前,一股浓浓的甜香弥漫在秋的收获中。

如果仅仅停留在观赏和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层面上,那么邹东长红大枣的价值和意义也就一般。关键是她还能“用”。邹东山区的群众习惯把枣树称为“铁杆庄稼”,可以“斗地打石粮”,形象地道出了枣树的经济价值。东张沟是个只有530 人的小山村,仅枣树就有四万多株,人均大枣年收入逾千元,自然而然枣树成了这个村的“摇钱树”。每当春风伸展着温暖的臂膀,把大地的万物悄然唤醒,那些张扬的各色花木争奇斗艳,把春天点缀得五彩斑斓,而家乡的枣树似乎不为所动,宛如山里人家的寻常女子,姗姗来迟。此时最懂得枣花价值的外地养蜂人纷至沓来,影响和带动了当地养蜂业的兴起。那时节,成千上万的蜂儿忙忙碌碌,嗡嗡吟唱,似在盛赞着枣花的慷慨。枣花开过,枣花蜜作为蜜中珍品陆续上市,给人民送去舒适、惬意、醇美的享受。

枣树与其它果树不同,当年栽树,当年就可结果,且所结果实易储藏,既可鲜吃,又可干食,还可以加工成罐头、蜜枣、醉枣、枣脯、枣酱、枣酒等产品,尤其是盛产于邹东山区的长红大枣,由于特殊的风化土壤造就了她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特有的紫红色泽,特有的阳坡栽植成就了她丰满的体态和甘美的口味,并具有养神健脾、益血补肾、安神补气之功效,不仅当地人对她情有独钟,盛传“每日吃三枣,长寿不见老”,而且倍受异地他乡人喜爱,屡次在全国农产品大赛中获得佳绩。枣树生则年年结果,死则材也成器。由于枣木质坚而纹硬,,便成了山里人加工各种耐用家具、农具的首选材料。

家乡的枣树不避艰苦,耐得寂寞,不好张扬,平凡淳朴,知恩图报,钢筋铁骨,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让朴实的山里人对大枣生出了无限的感激,精心呵护侍弄给自己带来富足和希望的枣树,积累了一整套栽植、剪枝、灭虫的经验,逐步形成了树养人、人育树、人树合一、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再过三五年,枝叶绿满山,红枣垂满坡,整个邹东山区将是另一番气派!夕阳给山区的山山林林披上了一身金色彩衣,这是一个最容易令人遐想的时刻,我们告别了枣林,告别了一如枣树默默付出的山区人民。呵,我爱枣树,象爱山乡的父老;我敬枣树,如敬传道的先哲。

 

作者 杨学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