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
2010年07月22日 

一首《沂蒙山小调》,一部电影《红日》,让地处偏僻闭塞的蒙山沂水声名远播,让世人皆知临沂是中国革命的四个著名的老区之一,而辖区内的莒南县大店镇更是以齐鲁红都、“山东小延安”著称。早在上中学时,历史教科书中的八路军115师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一节,充满的艰险和辉煌战绩就令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心中萌发了探寻革命先辈足迹的强烈愿望。

党的八十九岁生日前夕,我夙愿以偿,随所在单位组织的红色之旅,踏上了莒南这方热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到处散发着浓浓的绿意,遍地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你看,宽阔的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繁花似锦,蜂飞蝶舞;近处,果园郁葱,硕果累累;远处,灵山秀水,层层叠嶂。山岭上,河畔旁,高楼新房,错落有致。我心中不由得喃喃自语: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呵!

当我来到陡山脚下、浔河之畔的大店镇驻地,一座曾铸造过辉煌的红色历史、承载着厚重的庄园文化、古朴典雅的明清古建筑群就呈现在眼前。我惊奇着,在这个深山古镇里,会有这么一座既有江南娴静风情,又有北方古朴风韵的优雅所在:青砖灰瓦,一间连着一间;飞檐斗拱,一片连着一片。我赞叹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上演过威武雄壮、激动人心的活剧;这里的活动,曾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这里的脉搏,与共和国的脉搏一起跳动,并且跳的是那么的合拍、有力。

脚踏青砖,沿居业巷走进山东省政府旧址院落,矗立在眼前的是花岗岩雕刻的山东省地形地貌图。在这里,我随大家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党章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誓言,镰刀和锤头组合成一颗明亮的星,永远照耀我们一生跟党走。走进正屋,空阔的房间里摆了一张长长的条桌,绕桌一周是古色古香的座椅,墙上挂满了历史资料,可以遥想领导同志当年在此开会决策的情景。听讲解员介绍,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进驻大店镇。一年后党中央派刘少奇来这里指导工作。1943年8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决定将省战工委更名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这便是省政府的前身。1945年8月,省临时参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共同决定,改山东战时委员会为山东省政府,下辖7个厅局,分别在庄氏庄园的三元、四喜、五柳等7个堂号办公。             

沿着幽静的燕喜巷,我走进了山东省民政厅旧址,一座孺子牛石雕,让我联想起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甘为孺子牛的公仆精神;三余堂的财政厅旧址里,多媒体生动地再现了先辈们为民理财、招财、生财的成就。先人已逝,故物犹存。看着纪念馆里珍贵的革命文物,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述,我仿佛回到了艰苦卓绝的岁月,来到日夜操劳的革命先辈面前,心中顿时泛起阵阵肃然敬意,我不时地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永远保持革命本色,保持劳动本色。这是自己远离病毒的预防剂。

在115 师司令部旧址,高高耸立着一组“中流砥柱”的花岗岩雕像,曾在这里长期战斗生活过的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黎玉、肖华的形象,在阳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我走进罗荣桓、肖华、陈光等人的办公室兼起居室,顿时惊呆了:一张床,几把椅子,一个旧式橱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几张作战地图,一部摇把子电话,就组成了他们的作战指挥部。我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曾经叱咤风云、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将帅们的居住和办公地?这就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灵魂所在吗?可眼前的情景不容我置疑,就是在这个简朴的所在,却酝酿过惊天动地的伟业。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多少次会议在这里召开,多少个文件在这儿发布,多少个作战方案在这儿制定。就是在这儿,山东省党政军首脑运筹帷幄,指挥全省军民打败了日寇侵略,赢来了穷苦人当家作主的今天。

我倘佯于一间一间的展厅,如同走进时光的隧道,漫步于红色的历史长廊,始终处在一种激动和震撼的情绪里。我注目将军们因生活困难而消瘦的面孔,我抚摸着挂满锈迹的冷冷的枪械,我捡拾遗落在房间里的战斗故事,我游弋于地图上将士们匆匆的行军路线,我在一幅车轮滚滚的支前大军照片前久久伫立,草鞋,木独轮车,推车人弓起的脊梁,拉车人挽起的裤腿,构成了大幅照片的主旋……巍巍沂蒙山呵,红旗漫卷八百里。在这里,每一个山岗,每一棵树木,每一条河流,都映照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的身影与雄姿,信手掬一捧土,你可闻得硝烟;摘一朵山花,你能谛听到英烈冲向敌阵的厮杀声……

多年前我就从邹县革命史中了解到邹县人民八年抗战的悲壮历史,只是由于年龄距离那个时代较远,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展厅内一幅抗战时期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日本鬼子在邹县火车站举手缴枪投降的黑白照片,填补了我心中的缺憾。1945年10月18 日,饱受蹂躏的邹县从日寇铁蹄下解放,而1992年底邹县撤县改市,也选择在10 月18日,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我不得而解。

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地处苏鲁交界处的大店怎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政府的诞生地?随着讲解员清纯而低沉的音调,我心中的“?”慢慢的拉直了:从地形上看,如果把蜿蜒逶迤的沂蒙山看作一个哑铃的话,那么,哑铃中间的握柄就在大店,大店的位置就象一把打开山地的锁钥,进可攻,退可守,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经济条件上看,这里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之地,是鲁东南三大名镇之一。大店位于沭、浔河冲积平原地,沃野千里,商贸发达,物阜民丰,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资生活保障;从群众基础上看,这里早在1932年就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村级党支部,到了1938年,抗日的烽火就燃遍了整个沂蒙山区,而大店人民的抗日情绪更为高涨。我想,大店人民选择了革命,而革命选择了大店,决不是一个偶然。大店就象革命的母亲,红色的襁褓,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一群穿着灰军装、从井冈山、古田、瑞金、遵义、延安走来的红星队伍。

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有辆支前手推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车子为木质独轮,下面有一排字:推出胜利的沂蒙山。记得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革命老区支前大军的小推车推出来的。是啊,当时沂蒙山区根据地人口共有420 万,在持续十来年的战争中,沂蒙山区有20 万人参军参战,100 多万人支前,10 万烈士血洒疆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郎送战场”,是当时沂蒙山人的共同心声和真实生活写照。在这里,涌现了“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群体。她们做军鞋,筹军粮,传情报,抬担架,照顾伤病员……这就叫做革命的人民战争,也是赢得战争最可靠的力量。

走在深深的庄氏故宅,只要你仔细去看、去听、去思考,你会觉得无言的故宅,其实就是一支熊熊燃烧的永不熄灭的火炬,照耀你把生活的感受升华为思想,又照耀你把思想的碎片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教育兴家更兴国,人才是家庭不倒的基石,更是国家不倒的基石。庄氏自明初迁徙于此,历经400 余年,虽以农耕和经商致富,土地连陌千里,堂号鳞次栉比,名贯苏鲁豫皖,但始终没有忽视教育,世代耕读,人才辈出,科举登第不断。几十年风云变幻,庄氏的财产早已风消云散,但庄家培养的人才,大多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那些依然健在的庄家后裔在全国、全世界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庄家的士绅开明,加之革命浪潮的簇拥,才让庄家大院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拯救苦难的殿堂,与抗日结下了被历史所记载的缘分。

我的绵绵思绪还在于,解放后几经拆毁,仍属于庄氏家族的遗迹只有两个院落了,鼎盛时期的庄氏大庄园基本上荡然无存。庆幸的是,在公元2005 年,值山东省政府成立60年之际,莒南县重建了部分院落,总面积达4.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 万平方米,使人们能够看到重现的庄氏家族的历史,也看到重现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 师司令部当年在这里创造的辉煌,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对待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的那份热爱之情,乃可敬可贵。

走出庄园大门,我回头记下了那幅对联:“种德收福,乐善永年”。是啊,只有栽下崇高道德的种子,才能收获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福祉;只有多对老百姓多做善事才能保证我们的江山社稷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作者 杨学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