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历史
邹城名人
梁祝
2012年08月01日 

 经过历朝历代的风雨,梁祝这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而他们的故里究竟在哪里,也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谜。20031027日中午,济宁市微山县马坡村出土明代“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石,碑文记载了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在邹县(现山东省邹城市)峄山读书学习三载,后二人因思恋而死,合葬在泗河西马坡的史情。据悉,这是中国十处梁祝墓中惟一有文字记载梁祝故事、且内容比较详细的碑,也是刻立时间最早的一块碑。遥想当年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发生在齐鲁大地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邹县西50余华里的泗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叫九曲村,村中有个祝员外,膝下有一女,唤作英台,聪慧过人,见到世家子弟求学中榜,光耀门楣,便一心想出门拜师求学,但怎奈自己是个女儿身。英台求学心切便乔扮男装,外人居然看不出什么破绽,父亲也就同意了。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英台踏上了求学之路。她要去的地方就是现在邹城市的峄山,那里当时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去往峄山的途中,走过泗河吴桥村时,祝英台邂逅了书生梁山伯,他是邹邑人,也是去峄山求学,他们便一同前往。

来到峄山脚下,但见峄山果然与众不同。山上怪石叠垒,络绎如丝,又有松柏点缀其间,飞流湍泉若隐若现。两人登山而上,老远就见一所院落立在那里,便知是学堂。及至近前,但见古木苍苍,掩映秦砖汉瓦。两人毕恭毕敬进入学堂,拜见名师,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是个女儿身。两人朝夕相伴,感情日益深厚,尤其是英台,对山伯的爱恋之情越来越浓。

一日,先生有事外出,学堂里放假。英台、山伯自上山以来,日夜苦读,尚未在峄山游玩,二人便商议趁此机会游遍峄山。游至峄山西路时,但见洞穴颇多,而且洞洞相连,洞中有泉,泉侧现洞。两人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个洞里恍然若有光线。两人进了洞,发现里面有石几石床,可坐可卧。又听泉水叮咚,似有人在轻轻弹唱。仔细看时,原来东西各有一泉。英台以手试泉,水质微软,触手细腻。英台、山伯不觉大喜,便将此洞叫“梁祝读书洞”,把洞旁泉水称为“梁祝泉”。此后,两人时常到“梁祝读书洞”读书学习,天气炎热时,英台便独自一人在“梁祝泉”中沐浴。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召英台回家的书信到了,她也思念父母,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英台对山伯的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英台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根。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别耽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半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方知英台是女儿身。英台看到梁山伯大哭起来,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父亲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悟。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秋,朝廷举贤良,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为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兴修水利,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死于任上。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坟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上轿前,祝英台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身穿重孝,二是到梁山伯墓前要哭拜。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跳进坟里。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当地的乡绅都认为这是节义之事,应当为后世所纪念,于是立碑作传把他们合葬在一起。所葬之地也就是邹县马坡村泗河西岸。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从此,济宁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梁祝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故事离奇却又可信,情节曲折亦属合理,特别是其富有诗意的秀美情景,意趣相映的审美品格,乃至整个情节所构成的艺术上的完整性,以及主题思想所显示的强烈的人民性,而被千古传颂,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她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且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享誉世界。

梁祝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元帝时(552555)的《金缕子》一书。稍后又出现了乐府民歌《华山畿》。前者虽已失传,但我们从后者的歌词华山畿(jī),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中,似可窥见,此类殉情悲剧的故事梗概已初具模型。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详细的描述: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梁山伯同学三年。后祝英台先归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才知其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后山伯为县令,勤政爱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乡。后祝英台过山伯墓,痛哭呼号,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宋《乾道四明图经》中有“义妇冢”及梁祝故事的记载。由于在流传中曾受到上至最高统治者(如宋少帝、梁元帝)、下至普通劳动人民(历代均有反映这一素材的民歌)的普遍关注,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世界观、艺术观就一定会渗入。在这方面,《宣室志》和《义忠王庙记》杜撰的山伯后为鄞令因功被敕封义忠王,竟成为此后明、清不少方志和些文艺作品辗转引用或改编的依据,并以此大力宣扬忠君观念和封建迷信。明末清初,随着地方戏的兴起,这一原本出自劳动人民之手的素材,重又成为民间口头文学和各种民间文艺作品的演唱内容,并广为普及,其构思却另是条路子。无论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结拜、下山、访友、抗婚、扑墓是其共有的五大情节,作为美妙传说的神韵所在,也即梁祝精彩结尾的化蝶,从现有资料看,大约是在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加上去的。

“梁祝”的传说在孔孟故里流传久远而广泛,并对当地的婚姻风俗产生了影响。相关文字记载也比较丰富。早在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邹县峄山上就建有梁祝祠,元代诗人陈云琴游峄山时就留有《万寿宫梁祝像》的诗句。清《峄山志》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20031027日中午,济宁微山县马坡村出土的明代正德年间“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碑文较为完整的记载了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在邹县(现山东省邹城市)峄山读书学习三载,后二人因思恋而死,合葬在邹县泗河西马坡村(马坡村于1956年划归微山县)的史情。至今,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泉、梁祝祠等遗迹,明代邹县县令王自瑾书刻的“梁祝读书洞”和“梁祝泉”依然依稀可辨。这些历史遗迹,都是梁祝传说源于邹城的历史文物证据,它们向来往游人娓娓述说着这一凄婉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婚姻不自主,我国以爱情悲剧为内容的许多故事、人物脍炙人口,向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梁祝是纯真爱情的追求者,他们恋爱的全过程,始终都表现了双方人格上的平等,是以爱和被爱者的互爱、互恋为前提的,他们的爱只是两人心灵上的契合,理想主义色彩很浓。他们已经摈弃了封建时代的种种婚恋畸形,鲜明地体现了女性种种新的精神风貌。那新颖美丽的爱恋情景投映在历代读者的心扉上,激起了多少青年男女的热忱憧憬和强烈追求,引发了多少读者对爱情真谛的思考。他们的爱,超越时代,具有现代意义上爱的色彩。我们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致死不渝,最终化蝶,翩然双飞。这是生命、爱情、自由三位一体的飞翔,它是抚慰,是呼唤,是鼓舞。翻飞间,倍受蹂躏、扭曲与压抑的人性,一次次苏醒,一次次回归,一次次升华,从而成为获取自由解放的强大原动力。

梁祝传说是一个有着永久魅力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在人欲横流,盛行商品婚姻的时代,它无疑具有净化人类灵魂的作用。“梁祝传说”以电影、戏剧、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于民间,慢慢的形成一种文化,我们称其为梁祝文化,梁祝文化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爱情文化。

2006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梁祝传说”以四省六地(即:江苏省宜兴市,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合作申报名义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梁祝传说是为了全世界,为了全人类,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一地方。全国各地携手共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更能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 上一篇:孟宁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