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新闻动态
部门动态
邹城:“低空经济+农机”加速起飞
2025年04月08日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眼下正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在邹城市的农田上空,无人机化身“空中医生”,实现“一键起飞作业”,盘旋、打药、施肥、巡田各种功能应有俱有,已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利器。

微信截图_20250408103925.png

“最后一趟,600亩植保马上结束!”在邹城市郭里高李一处麦田,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人员张体柱站在田埂边操作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倒入农药、启动机器、精准飞洒……随着阵阵旋翼轰鸣,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以8米/秒的速度精准打药10分钟就可以完成30亩地的打药任务。张体柱告诉记者,这台无人机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简单,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施肥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传统人工几天的活,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

微信截图_20250408103950.png

张体柱介绍的无人机是今年刚刚在邹城市粮丰供销农机合作社采购的新机器,他还免费参加了合作社举办的无人机辅导培训课程,学习产品性能、操作流程、维护保养等关键实用技术。“我们积极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无人机技能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爱玩儿农机的农村人才加入社会化服务让农机人的潜力全面发挥。”合作社理事长,1991年出生的陈宝磊介绍,目前拥有无人机102台,自有飞手50余名,外聘飞手70余名,大多是“85后”。

微信截图_20250408104012.png

据了解,这家合作社入选了济宁市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是一家集新技术示范推广、机械植保统防统治、农机农资购销、土地托管、综合农事服务为一体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探索应用无人机的过程中解锁了更多“云端生产力”。2018年,合作社成立植保飞防大队,边作业、边示范,让农户充分了解植保无人机的作业优势,吸引青年人才投身农业生产服务。无人机飞防植保年均节约化学农药使用量30%、用水量90%,防治效果较传统机械防治提高20%,年创造经济效益63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4.5万余元。

目前,邹城市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7台,农业无人机飞手160余名,年均作业面积高达600万亩次,植保机械化水平高达95%。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科技支撑,为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文字报道:王凯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