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遗产
文物
邾国故城遗址
2012年08月02日 

 

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城东南12公里的峄山之阳,地势开阔,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状。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故城墙现共残存4000余米。东、西城墙北端均与峄山相接,一般残高3至4米,最高处为7米,墙基宽20至30米,夯土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8至12厘米,夯窝直径4至6厘米,多为春秋时代的棍夯痕。东、西城墙各有2个城门。南部城墙筑在廓山顶上,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为夯筑,下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至2米,墙基宽3至4米,夯层不明显。在今峄山街村南有内城北城墙遗迹。东南角城墙呈内折尺状,即直角内向,形式罕见。

遗址内台墓、土冢、陶片、灰烬到处可见。故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40米,俗称皇台,地面暴露有大量陶片、建筑瓦片、花纹砖、云纹瓦当等,断崖上发现夯土层,间有少量础石及陶排水管道等,考为宫殿区所在。故城内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黄土断崖,且多土冢。建国前后曾在此发现古墓,并有周代带铭铜器多件出土,考为邾国贵族的墓葬区。故城内西南角金张庄村附近的金水河两岸,曾发现多处古陶窑遗迹及制陶工具、大量陶片等,考为邾国制陶作坊区。故城东北城墙处,有两个周长10多米的土台,俗称炮台”,台上发现东周陶片,据考当为邾国防御设施。

该遗址尚未经全面勘探发掘。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邹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故地进行详细调查,测绘平面图。建国后,在故城内外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重要的有秦诏文陶量、春秋“弗敏父”铜鼎及各类铜兵器、礼器、印玺等,尤其东周陶文出土数量达3000余件。对研究我国古文字的起源及字体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1977年12月,邾国故城遗址被山东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