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精神文明
文明实践
“地税杯”2011感动邹城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公告
2012年08月02日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倡树时代新风,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加快“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建设步伐,中共邹城市委宣传部、兖矿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邹县发电厂党委政工部、山东里能里彦矿业有限公司、山东里彦发电有限公司、邹城市地税局联合开展了“地税杯”2011感动邹城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组织推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经组委会初评,确定了20名正式候选人,现予以公示(按姓氏笔画为序),敬请社会各界群众监督和投票,选票已刊登在89日《新邹城》,网络投票请登陆邹城外宣网、兖矿集团网,投票截止时间为820日。  

 

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1 马兆华,男,1970年出生,郭里中学教师,中共党员。19957月,济宁师专毕业后,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23月,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他边工作边与疾病作斗争,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忘我地工作。中考期间,他没向领导请过一天假,没落下一节课。短短的几年时间,腰椎已全部钙化,腰部没有了正常人的生理弯曲,颈部也部分钙化,头部下低都很困难,经常头痛恶心,听力也下降了很多。为了治疗,曾到济南、苏州等地,糊药、针灸、脊椎注射、推拿按摩,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然而,面对病痛,他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每天依然早起到班里看学生读书,并和其他老师一样,坚持备课、批改作业、写心得和教研论文。为提高课堂效率,他始终坚持站着上课,常常站得腿疼、腰痛,甚至有时背部也会钻心地疼,疼得直冒虚汗。作为今年九年级英语学科的组长,他强忍剧痛,精心组织复习,设计了大量的模拟练习题,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010年,被评为邹城市英语学科教学能手。他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火热的青春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2 马祥友,男,汉族,45岁,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现任邹城市瑞升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邹城市宏展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邹城市金瑞牛业有限公司经理。19931月创办邹城市瑞升公司,200812月兴办邹城市宏展物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8000万元,利税1360万元,安置就业280人。20097月投资1.8亿元创办金瑞牛业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28225万元,利润1207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十余年来,他坚持以诚信经营、科技兴企,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对待职工像对待自己的亲姐弟一样,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严格执行劳动法,工资标准高于当地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为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在全镇第一个成立了工会,建立了党支部。致富的同时不忘奉献爱心,他与白庄小学结成关爱对子,十几年来,每年免费为学校赠送烤火煤10吨;捐款帮助扩建镇中心小学。资助本村村民10余人。1992年被评为邹城市“十佳青年”;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第四届“新长征突击手”;1998年当选为济宁市十三届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济宁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并多次当选邹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3 牛立涛,男,19722月出生,安徽淮北人,中共党员,1994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邹城监狱警卫大队大队长。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连续多年荣获监狱嘉奖,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里能之星等光荣称号, 2007年、2010年分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作为邹城监狱警卫大队大队长,牛立涛同志坚持“物防、人防、技防”于一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开拓创性、勇挑重担,犹如狱墙上的一盏明灯,长期坚守在狱内安保战线,为维护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与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但牛立涛同志倾注所有热情和心血,用行动演绎了忠孝也能两全的完美故事。他不顾母亲反对,将患有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的母亲从安徽老家接了过来,自学糖尿病病人护理知识,给母亲泡脚、讲笑话、陪着散散步,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全体队员的心紧紧地拧在了一起,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警卫大队先后两次被监狱党委评为先进集体,他也被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孝顺好儿女”荣誉称号。

4 孔庆菊,女,51岁,大束镇岗上村村民,大束镇妇女家庭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拥有厂房11间,经营绣花、地毯加工和假发制作项目3个,固定女职工860多名,年创利润近200万元。从1992年开始,搞绣花项目,她组织周边村庄妇女到厂免费培训,技术熟练后,女工可利用农闲时间分散在家自行加工。2001年,经朋友介绍,开始经营假发行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忙到晚上十二点多,每月还要两次去青岛接送假发。多年的操劳,孔庆菊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贫病、贫血等疾病,她自己粗算了一下,从1992年建厂至今自己已来回跑了100多万里路。2005年,孔庆菊又上了地毯项目。目前,已在大束、邹城、曲阜发展加工点15个, 500多名家庭妇女人均创收10000余元,产品辐射至烟台、青岛、河南等地。2008年,经过市、镇两级部门审查,工厂被授予“大束镇妇女家庭创业培训基地”。孔庆菊先后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济宁、邹城两级巾帼创业带头人、大束镇致富状元、大束镇“民营经济带头人”等,她的《绒绣工艺布花》获得“东方地毯杯”第五届中国家纺手工精品创意大赛优秀奖。

5 付庆英,女,66岁,峄山镇大四村村民。在近40年的时间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了已驾鹤归西的婆婆,尽心尽力照顾瘫痪在床19年的老伴李计平和40岁的智障脑瘫儿子。付庆英嫁到李家时,婆婆已70岁高龄。她挖过野菜、捉过鱼、捞过虾,在碾道里捡拾过别人轧碾洒下的秕谷,为的就是能够给婆婆做出可口的饭菜,增加营养。婆婆年轻时就留下了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带着婆婆四处求医看病。19年来,付庆英没日没夜、精心呵护患病老伴,吃药、吸痰、换尿布、翻身,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拖回了老伴的生命。为了不让老伴再添新病,每天两三遍给他擦洗身体,稍有点空就给他作按摩,老伴闹肚子,一天她给老伴换洗过11次尿布。40年、14600多天,面对自己智障脑瘫儿子,除了常人的埋怨和絮叨,更多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输水、喂饭、洗漱,她像机器一样没日没夜小心谨慎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有着大地一样宽厚与豁达的付庆英老人,一路走来,从她身上感受到的是一个大大的“爱”字。

6 田振阁,男,19557月出生,邹城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凫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田庄社区党委书记。1982年临危受命,担任田庄村支部书记,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团结带领两委一班人,千方百计筹资金、学技术、请人才,先后创办了13家企业。其中,拥有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家,过1000万元的2家。20047月实现了农民向市民、向股民身份的转变。2010,社区实现社会生产总值近2亿元,完成税收700余万元。2007年,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中村改造,今年年底所有居民将全部回迁入住。不断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每人每月免费领取面粉30斤、纯净水300斤,“两节”领取福利;66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养老补贴;又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免费供应老人居住。公生明、廉生威是他始终恪守的宗旨,社区所有政务都公开透明,一切都在阳光下操作。凭着坚韧的干劲、团结向上的班子,田庄社区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大代表,只有集体富了,群众富了,才是我的最高追求和最大满足。

7 孙现丽,女,196810月出生,香城镇大北王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1990年与丈夫马士忠结婚,婚后生有两女,大女儿马胜节今年毕业于南京医药大学,正准备考研;二女儿2010年考入青岛大学。8年前,孙现丽的丈夫因脑溢血落下了偏瘫,她毅然担负起照顾丈夫、抚育两个年龄尚小的女儿、收种庄稼等家庭的重任。一年后,丈夫病情有所好转。为偿还给丈夫看病欠下的2万元债务,孙现丽来到城里租房子收起废品。几年来,她一边骑三轮车拉着丈夫收购废品,一边抚育两个女儿上学,还时常抽时间到老家看望公婆,她是公婆眼里的好儿媳、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女儿眼中的好母亲。她的坚强感动着周围熟悉她的人,提起她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2010年被市妇联授予“巾帼模范”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8 李生根,男,生于19555月,现担任北宿镇西故村党支部书记、山东呱呱鸭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经过一番考察,他自筹资金,与江阴养鸭大户联合创办了山东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并亲任董事长。几经风雨,公司又下设种鸭场、孵化厂、中心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厂及加工冷藏厂,现已发展为集产、供、加、销为一体,拥有2条高标准肉鸭加工生产线,年回收加工肉鸭2300万只的规模企业。2009年,又与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济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建成年产20万吨的饲料企业。如今,山东呱呱鸭制品公司把“农”字牌企业做出了济宁,做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甚至是世界。“常做善事、回报社会”这句话,成了李生根的口头禅。多年来,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李生根先后在企业内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带动周边县市区5000户农民从事肉鸭养殖,走上致富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李生根一直走在前面,带领企业员工踊跃捐物捐款;为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他设立西故村“大病救助基金”。他要把他的企业打造成中国龙头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9 何旭,男,196911月出生,生前系兖矿集团东滩煤矿职工医院医务科主任。20106月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面对晴天霹雳,他没有埋怨人生苦短,消磨时光。在医院治疗期间,多方打听捐献遗体的事情。今年4月,当他把自己捐献遗体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家人,特别是老家两个哥哥的强烈反对。面对亲人的反对,同事朋友的不解,他一再解释:“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一把灰烧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医务工作者,把遗体捐献出来,对很多人都有益,对医学事业、对社会都有所贡献,我把遗体捐献出来,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捐献。”为了这份坚定的心愿,他特意立下了遗嘱,并在遗嘱中特别注明,在他走后,要把遗体捐献出来,然后把遗嘱交给了一位律师朋友。决心已下的他,经多次沟通协商,于今年521日正式与邹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531日晚945分,何旭不幸去世,遗体被运到济宁医学院。何旭是建国以来,济宁市第四例、邹城市第一例自愿捐献整个遗体的患者。兖矿电视台、邹城电视台、济宁日报社、中国煤炭报等媒体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

10 汤传朴,男,1973年出生,汤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食品企业家,他对“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食”就是“人”加“良”,也就是人要带着良心做食品,这样做出来的食品才可“食”,才能强壮中国人,即“做良心食品、健康中国人”,凭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本战略,招来许多国内优秀人才,共同投资兴业,将原来的小食品企业打造成为拥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及先进低温冷库的大中型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在员工眼里,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在企业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购置了中巴车接送员工班;职工有重大疾病,他带头捐款3000余元,使患病职工深感温暖。在社会上,他更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始终坚持每年为太平镇敬老院捐款捐物,赠送油、面、肉、蛋糕、水果等物品达3万多元;为贫困村学校捐助书包、运动服;2008年为四川灾区捐款1.3万元,为“慈善一日捐”捐款5000元;2010年成立了汤青松爱心基金会,多年来共向社会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达10余元。他常说:“我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今,我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也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11 李刚,男,1984年出生,看庄镇石庄村村民。200212月的一天,他忽然看到沈阳献血站门口牌子上醒目地写着:急需AB型血。“我就是AB型。”他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血站,献了200毫升全血,并办了献血证。2010年大年初二,李刚得知沈阳有人急需血小板,他二话没说,立刻买了去沈阳的火车票。年迈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刚啊,一年咱娘俩能有几天在一起啊,你就不能在家多待会?”望着母亲的一头白发,李刚说:“妈,我也想和您多待几天,可是现在血站需要我,病人需要我啊。” “我没有钱捐助他人,但可以献血,给最需要的人带去希望。”这是李刚常说的一句话。200711月以来,他坚持每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已累计献血46次,其中全血14次,血小板32次,献血总量已达36400ml,超过了7个成年人全部血液的总和。李刚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事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赞许。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央视网、中国文明网等十几家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曾写信高度赞扬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年3月全总副主席第一书记王玉普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宣传他的事迹。

12 李丽,女,1976年出生,城前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先后荣获济宁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邹城市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节省资金,带领老师们利用课余、节假日铺设花砖,就连睡梦里都喊着“铺,咱得加班铺完它。”为弥补农村基础条件差的劣势,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到处“拜师学艺”。为捏泥塑,到百里之外的枣庄找红土、黑土;为学习编织技艺,曾“三顾茅庐”,到店子镇老虎窝村学习编织蜈蚣、蝎子;为筹备原料,连别人丢弃的饮料瓶都重新利用,在她的努力下,编织、缝纫、泥塑、废品利用等校本课程成功开课。“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中心幼儿园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周六培训、课改指导等方式,积极带动本镇其它幼儿园的发展,先后有11处幼儿园达到济宁一类幼儿园标准。2003年,城前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也是济宁市唯一一所农村省级示范幼儿园,先后有9人获县、市级教学能手,1名济宁市巾帼模范、1名家庭教育先进个人、1名优秀班主任,1名省优质课执教者、2人获省级玩具制作一等奖。

13 张明远,男,1968年出生,济宁十八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城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十杰青年、劳动模范。1991年创办黎明商店,1995年成为国内多家名牌企业在邹城的独家代理商。凭着远见的卓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06年,又投资700余万元,在省级森林公园十八盘,建立了“济宁十八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商标总局成功注册“十八趟”商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走出了无公害、绿色、健康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化之路,公司生产的爽韵健康水、小杂粮等优质纯天然绿色产品,均成功上市。2010年,又与北京中粮集团合资建立地下冷库,拓宽经营领域。事业成功的他不忘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每年“两节”都为颜庄、大峪口等村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品,为田黄村遭受火灾损失巨大的梁伟一家捐助爱心款8000多元;先后资助多名在校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长期开展喝爽韵献爱心活动,每年向邹城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3万多元,汶川大地震时,先后捐款2万多元。投身商海二十年,他的两个公司连年荣获“食品安全A级信用单位”、“希望工程爱心单位”等荣誉称号。

14 武岳,男,42岁,中共党员,现任山东里彦发电有限公司运行一分场党支部书记,济宁市慈善总会鲁西监狱慈善义工团副团长。今年初,他积极响应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暖冬行动的倡议,向青海西宁贫困地区儿童捐赠爱心包裹,为孩子们送去精美的新年礼物,为福利院的孩子们购买衣服、图书、文具、食品。他积极参与感恩中国网站开展的“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与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龙场学校四年级学生林倩结成帮扶对子,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3月中旬,成立了由200多人组成的鲁西监狱慈善义工团,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在助人服务中,升华思想、净化心灵,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心去服务社会,用心去传播文明,现已开展系列活动十余次。他组织的慈善义工活动多次被《齐鲁晚报》、《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直播民生》及济宁慈善总会等进行报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连年被评为嘉奖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全省监狱系统队伍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15 俞学恭,男,汉族,73岁,1998年退休,曾任鲍店煤矿离退休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自19983月被聘任为矿白事理事会会长以来,共为1300余人办理后事,足迹遍布六省一市,行程2万余公里。先后被评为“感动鲍店”十大人物、鲍店煤矿第十届职业道德十佳个人。白事理事会成立之初,俞学恭不顾流言蜚语,决心要干就要干好,并给自己“约法三章”:坚持移风易俗,尽可能为丧家办好、办满意;无论路程远近,都要护送回老家或到墓地;坚决按照节约原则,降低一切费用。20003月,在将去世职工骨灰送回祖籍汶上途中,突遇暴风雨,被刮倒的大树挡住去路,用了整整1小时才将路障清理完,手被磨破,自掏腰包给农户赔偿磨损的工具。2009年春节前,一名退休职工病逝,按照当地风俗,年前必须出殡并送老家,他立即带领白事理事会3名成员启程,返程回家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3点。2011年正月初八,一名职工因病去世,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风雪中,用了近7个小时才赶到丧家,处理完后事已是凌晨1点,他和同伴只好吃点方便面充饥。13年来,他用自己的爱心践行着让逝者入土为安的永恒信念。

16 栾红梅,女,19706月生,中共党员,三级警督,千泉派出所政治指导员。针对辖区治安状况复杂,各类突发事件、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的实际,她先后组织开展了打霸除恶“雷霆行动”、“打霸恶反盗抢”安民行动,侦破一大批疑难案件,去年以来共破获刑事案件12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13名,逮捕、劳教175人,行政拘留117人,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到市委、市政府上访事件25起、医患纠纷9起,维护了社会稳定。她把规范执法视为自己的生命,从接处警、受理案件、侦查办案、审批上报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及时规范,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借助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及时解决暂住人口就业、入学、生活等方面的难题;开通了网上警务室,解答群众咨询60余次,为群众办理身份证100余件。她还利用“大走访”的机会,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难题,先后资助3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孩子门亲切的喊她“栾妈妈”,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千泉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

17 袁培兰,女,1960年出生,石墙镇中心敬老院院长。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济宁市好婆婆、邹城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十大巾帼孝星、尊老敬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在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20065月她上任伊始,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工程,使敬老院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整洁卫生的“老人乐园”。“三分建七分管”,她完善挂牌上岗制度和首问负责制,由推选的老人和服务人员组成敬老院院委会,对服务质量与水平进行严格监督,使工作更扎实、服务更热情;每周开展一次“拉家常”帮扶对子活动,定时组织老人娱乐健身,制定营养科学的食谱菜谱。“顾大家难免要舍小家”,李继英老人的腿不慎骨折,她每天都按时喂药、按摩,三个月过去,老人终于能下床了,可她却累倒在床上。想到疏远了的母子亲情和未尽到的妻子责任,她也时常深感愧疚,但每每听到老人说“闺女,这辈子感谢你,下辈子报答你”时,她无怨无悔。

18 盛春花,女,19612月出生,邹城市看庄镇前圪村村民。她是一位平凡而朴实的农家妇女,相继扶持六位亲人,使两代大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凭自己赢弱的双肩和坚强的毅力,朴实而伟大的母爱,树立了孝老爱亲、以德育人的感人形象。盛春花的娘家在本镇的土门村,曾经是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家庭,有奶奶、父母亲、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其父病逝、母亲自尽,奶奶哭瞎双眼后又掉进粪池溺死,姐弟四人相依为命。身为姐姐的盛春花,像母亲一样,照顾弟妹相继完成学业、成家立业。其中小弟盛春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通州区医检局工作,先后被提拔为药检所副所长、所长。盛春花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丈夫因癫痫病发作离她而去,她又负担起了照顾公婆的重担。公公患有气管炎、肺气肿,婆婆有心脏病,时刻需要人照料,她总是婆家娘家来回跑,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直到公婆去世。街坊邻居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纷纷夸赞她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同时,她的事迹也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成为大家效仿的榜样。

19 谢黔秀,女,1942年出生,铁山社区秀玲艺术团团长,济宁市第二中学退休音乐教师。1997年退休,为发挥余热,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奉献给社会,她义无反顾的担任了铁山社区秀玲艺术团团长,每天亲自给8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免费教授音乐、舞蹈,没有教室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上课;课堂上她幽默风趣、善于创作,把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天组织排练,在居民小区义务演出。每逢重大节日,在人民广场为社区扭秧歌、举办文化演出专场,深受居民好评。8年前,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坚强的她没有被病魔所吓倒,治疗过后,她又积极投身于音乐事业之中,排练的大合唱获得山东省金奖和最佳指挥奖。在她的感召下,好多身患绝症、无生活信心的老年朋友纷纷加入到队伍中来。今年的万人红歌会,她又积极排练红军长征组歌,荣获街道第一名、邹城市一等奖和“十佳”指挥奖。“我要用所掌握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快乐幸福,不辜负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她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快乐老人,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20 邹城恒益热力有限公司,我市第一家集中供热企业,成立于2005年。“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项惠民工程,几年来,公司本着始终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每年正式供暖时间比政府规定时间提前35天,室温高出规定温度2-4。为保障服务,设立全天候客户服务热线电话,专人受理来访、报修和投诉。2009年底到20119月短短9个月,两台33.5万千瓦机组供热改造先期完成,36公里的主支管网、46座换热站新建改建全部完工,创造了一年集中供热400万平方米的省级记录。去年8月初,暑热难耐,暴雨突降,6米深的管沟灌了半截水,大量泥沙灌进DN700管道,为抢工期,施工队员用鼓风机吹风送氧,一人背着氧气袋,腰系安全绳,爬进6米深的顶管管道,徒手用20升的塑料桶,花费66夜的时间,硬生生从管道里清理出20多吨泥沙;在复杂多变的施工地形,一名施工人员,在化粪池旁焊接管道时,因呼入过多有毒气体,晕倒在坑内,只好采取每10分钟更换一次作业人员的方式轮流焊接,整整三天四夜,施工管道终于穿过了化粪池。公司领导和员工几乎分不出班次,24小时甚至48小时,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为温暖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