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国鹏
4月28日,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在孟子故里邹城市举行,37个邹鲁文化城市安排代表参加,其中包括有“海东邹鲁”之称的韩国安东市。
邹鲁作为文化昌盛之地,许多城市都以邹鲁自誉。据介绍,全国有邹鲁名称的城市,大约有70多个,包括“江南邹鲁”、“海外邹鲁”、“陇右邹鲁”等等。把邹鲁文化城市当成一个品牌来打造,城市间将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元素又将发挥何种作用?如今有了一个平台共聚一堂,探讨邹鲁文化的渊源、传承与时代价值。
一条文化根脉
天下邹鲁,一脉相传。这“一脉”就是产生于邹鲁之地的文化根脉。
邹与鲁原为两个自有渊源的方国,后历经长期演变,以其地域相近,自然环境相近,文化相互交流融合,遂形成邹鲁文化。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洪军认为,从目前考古资料证明,邹鲁地区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距今8000年前北辛时期的原始人类,他们来自于鲁中沂蒙山区。从邹鲁古国的由来看,邹国,至夏商时代,邹国故地的原始人群就已经形成东方夷人部族方国,其方国名称“邾娄”,到了战国时代,“邾国”被称之为“邹”,是“邾娄”二字的合音。鲁国,则是西周初年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之地,这里原为东夷部族奄国故地,奄国建国时间比较久远,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
至于儒家思想为什么产生于邹鲁之地,包括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弘扬者孟子产生于邹鲁,以及先秦时代颜、曾、墨、荀等众多思想家也大都产生于这里,王洪军认为,“是中国古代西部文化与东部文化,在这一地区长期交融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周初年,分邦建国,而当时中国东部文化与西部文化的发展尚存重大差异,概而言之,东方夷族尚武崇仁,西部周人则更侧重于社会秩序与“礼”。“这两种文化在邹鲁地区相遇、交流、融合,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便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这便以儒家思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王洪军表示,邹鲁之地儒家思想的产生,“是对中国原始文化的一种超越与突破。”
一个发展愿景
围绕“邹鲁文化的渊源与传承”、“邹鲁文化的时代价值”、“邹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等主题,台北市、徐州市、三明市等邹鲁文化城市代表,详细介绍了邹鲁文化在其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以及邹鲁文化对其所在地区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韩国安东市有“海东邹鲁”之称。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润和介绍说,安东在21世纪被称为韩国的精神文化之都,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号,也不是虚构自傲的一种表现,而是有具体的事例和实践。“安东仍然保留着以书院为心、以退溪李滉为代表的岭南士林的儒学传统。另外,在安东也保留着以河回假面舞为首的传统民俗文化,透过这些民俗,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些文化遗产称为‘安东学’。”
李润和认为,为了能够不愧于“邹鲁”文化城市这个称号,应不断、有效地发挥各种文化遗产的机能,“这不仅适用于安东,也适用于致力于发扬传统儒家思想而发展的其他邹鲁文化城市。”
李润和说,邹鲁文化城市首先必须确立文化城市的整体性,“如果连自己文化的整体性都没有深层次了解的话,任何主张都将会成为口头禅。因此必须阐释它的真实的存在方式并进一步发扬,使之成为地区文化力量的原动力。”
李润和对文化作为“整体生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由于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为了准确认识传统精神文化,需要考察如何继承过去的精神文化与生活,并考察如何使之更有意义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和生活之中。因为文化生活化是创造性继承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办法。”
一个合作平台
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去年召开了首届,有23个邹鲁文化城市参加。今年的第二届,到邹城参会的已经增加到37个。
显而易见,不仅仅是“邹鲁文化”受到尊崇,“邹鲁文化城市”这个新的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次座谈会上,福建省的邹鲁文化城市是与会最多的一个省份。福建省的泉州、漳州、福州、厦门、莆田有“海滨邹鲁”之称,同是福建的南平、邵武、建阳等有“闽邦邹鲁”之称。此次,福建福鼎市、上杭县、政和县、松溪县等都专程派代表参加。
福建省南平市政协主席张建光说,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广邀海内外邹鲁文化城市参加,提供相互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这种“士不可不弘毅”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令人钦佩。“近年来,以儒家思想和邹鲁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作用日益凸显,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必将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表示,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不仅为共享邹鲁文化提供广阔平台,并且为共同创造儒家文化的美好未来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邹鲁文化城市携手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充分挖掘邹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不断扩大邹鲁文化的影响力。”
作为东道主,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表示:“希望邹鲁文化城市创新合作模式,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目前,邹城市已经与其他邹鲁文化城市签署了文化旅游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