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
孟子文化
家族管理
2012年08月01日 

 家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凭借大宗户宗子的特殊地位和朝廷赐于的特权,为管理孟氏家族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并通过续修宗谱、立行辈、订族规等形式,使散居于全国各地的族人能够派户有统、行辈有序,遵祖训、守礼法,长期维持着完整统一的宗族体系。

管理机构

孟氏家长府 在孟子林所在地大束镇西山头村,设有孟氏家长府,即为管理孟氏家族的机构。家长(即族长),为一家族之长,由家族中辈份最高、“公正廉介、忠厚仁慈”的年长者充当。孟氏家族设立家长,由来已久。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诏设孟氏族长,外设举事官1员,佐族长督理林庙,绳愆子孙。孟氏家族中最有权威的,除大宗户的宗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外,就是家长了。另据《大清会典》户部开载,额设孟氏家族族长1员,协助宗子负责处理本家族中有违族规、家训、不忠不孝等内部事务。族长不是世代相传,老族长死后,举新族长继任,“经20户全族之众通过,再联名具保”。有关孟氏家族中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离不开族长。如续修族谱,有关事宜宗子须同族长协商;谱成后要由族长授谱等等。
户头、户举 孟氏20户族人中,每户设户头1人,总理户事;设户举1人,佐助户头办理户事。户头、户举由本户族人员保举,宗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命。

修宗谱

孟氏编修族谱由来已久。“四十四代公济,值皇宋景德初……藏族谱于屋壁……”由此可知宋代以前孟氏即有族谱。孟氏族谱原则上“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甲子年大修,甲午年小修。宋元丰七年(1084年),孟宁“修故宅,拆毁屋壁,乃得家谱……重加编次……”金大安三年(1211年),孟子48代孙,邹县令孟润续修族谱;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孟子51代孙孟祗祖续修族谱;元泰定年间(1324年一1328年).孟子52代孙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镌刻于石碑上;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孟子57代孙孟元又将孟氏历代世系刻于石上;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孟子60代孙孟承相续修族谱;天启二年(1622年),孟子62代孙孟闻钲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分发各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65代孙、世袭翰林院博士孟衍泰续修族谱,并定谱名为《孟子世家谱》;道光四年(1824年),孟子69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良续修族谱。“自五十五代有传之支,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厘正考订,分叙合辑”;同治四年(1865年),孟子70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续修族谱,使孟氏族众,由宗到派,从派到户,“族属有统”,世代之绵厘,支派之分断”都井然有序。

孟氏每次修谱都设有一套严格的组织,设立谱馆,制订条规,张贴告示,设有鉴定、监修、司编、誊录、校阅、内收掌、外收掌、司库,供给,督梓、理事、稽察等修谱职员。鉴定一般为宗子、世袭翰林博士充任。付梓刻制时,每刻制完一版,要随交内收掌存贮。每次刊印均有定额,领谱者也记入谱中。如清道光四年(1824年)续修的《孟子世家谱》,共印63部,其中告庙、宗府存查、家庭族长交代和林庙举事交代谱各l部,20户户头户举交代谱20部,谱馆执事人员共领谱39部。领谱人须在其名下加盖戳记。印刷完毕,由督梓监督将版销毁。还规定春秋祭扫林墓时,由族长查验族谱,严禁私售和遗失。

孟氏族众入谱,要填写花名册。须写明系某户、某人、现年年龄,系孟子多少代孙、家乡居住、职业,以及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的名、字、职业、健在或亡故,共有几子。15岁以上者要列出名字,15岁以下者,只记在其父名下几子,等等,项目极为严细。对于哪些人不得入谱,也有严格的规定:义子、赘婿及甥承舅嗣、侄奉姑嗣、既娶再醮妇所带之子不许入谱;僧道不许入谱;不孝不悌及曾经犯法并流入下贱斯役之人不许入谱等等。因孟氏族人在封建社会享有轻粮免差等优遇,为杜绝假冒,要求户头将所管户内之户丁“汇造清册,开明劣迹,以凭复核”。徙居他乡者,须注明自何代、何人、徙居何地,以备稽查。户头、户举以及族众人等,倘循私情,以致鱼目混投,宗族知情者应予告发,“治以逆祖之罪”。而且户头、户举还要立字具押,如查出有作弊现象甘受处罚等等。

立行辈

行辈,是为“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之行辈,始于明朝朱元璋赐孔氏行辈起。事实上,孔、孟、颜、曾4氏行辈相同,师承一门,故有“四姓不分”之说法。从孟子56代嫡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因避清高宗弘历讳、改“弘”为“宏”,为避清雍正帝胤祯讳,改“胤”为“衍”。6l代孟弘略,未避讳;到65代孟衍泰.即已避讳),lO字lO个行辈。到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0字10个辈。清同治四年(1865年)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字lO个行辈。1919年,又续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20字20个行辈。“希”字辈之前为“元之浣思克”5字5辈。从孟子共续至第105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