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城印象
又回邹城
2015年05月19日 

又是一年初夏时。

去年初夏五月,我荣幸地参加了在邹城举办的原炮兵二零四团战友联谊会,兴奋激动之余,心中有好多的话要说,于是便提笔写了“又回邹城”这篇感言。仅以此拙文,向光荣的二零四团和她旗下的亲爱的战友们、向我亲爱的第二故乡邹城市及她的人民致以一个老兵的敬意!

四十六年前的一九六八年春,胸怀保卫祖国的理想和家乡父老的嘱托,我与家乡几十个年轻人一道,来到亚圣孟子故里服役。从一九六八年四月至一九六九年九月我转到空军时止,在邹城只度过了十八个月,可谓是“匆匆过客”。在我的记忆里,当年的邹城也只是个小县城而已,与祖国各地一样,没什么特别,低矮的建筑杂乱无章,满城的沙石路,既不平坦又狭窄。要说风景,钢山、铁山也不是多么雄伟,邹城就在它的山脚下自然的铺开,谈不上什么规划设计。邹城的东南方有座峄山,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掉落下来的石块堆叠而成。那时邹城尽管有三山相衬,但因经济的落后,城内并不繁华,市民虽安居乐业,过的是与全国老百姓一样的清贫的生活。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虽历千年风霜雨露而不衰,但也未给邹城带来多么巨大的历史光环和丰富的财富实惠,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平常。

光阴似箭。当人生步入华诞之年后,心中越发的思念邹城,欲重回故地的心愿和情绪则越深,就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更加醇厚和浓烈。这次老部队在邹城举办战友联谊活动,犹如上天恩赐,了却了深埋在心底多年的夙愿。

今天的邹城与四十多年前的老县城相比,青山依旧,城池如故,但却是更美,更具活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完全是一副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都市面孔。城内除保留了一栋老百货公司外,一切都变了,我记忆中的老县城已荡然无存。如果孟老夫子有知,他定会为故里后人而骄傲、自豪。

这次邹城之行,我用了很多时间在城里“走马观花”,凭印象寻旧踪,如愿的却寥寥无几。我原驻扎在城中的二营营房已荡然无存,原址上新建了一幢幢的新楼房,原二零四团团部也改造成了邹城政府的训政学院。在原驻二营营区的东北边处,有一座古塔,印象中一直认为是木塔,这次专门去印证它,现实与之大相径庭,而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名曰“重兴”。过去塔周围被低矮的民居和杂乱无章的建筑环绕,地石也低洼不平,杂草、污水及垃圾自不必说,给人以凋敝之感。如今,这里新楼一排排,古塔下建成了一处居民区小公园,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游玩的、散步的、休息的人们络绎不绝,真可谓地气盛人气旺的宝地。

这次回邹城,再一次重游了孟庙和孟府,并且专程去曲阜拜谒了孔庙。通过这次拜谒,使我对孔孟文化以及对他们的历史价值的认识有了一个小小的飞跃,更使自己认识到当年叶剑英元帅对孟子学说的题词“读孟子而知天下”的深刻而伟大的意义。孔孟文化无国界!孔孟文化已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仍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思想和文化界。作为中国人,应当或多或少的读一点孔孟的著作,熟悉一点孔孟文化的精髓,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战友联谊会在邹城顶尖的宾馆“择邻山庄”举行,它坐落在钢山脚下,依坡而立,甚是雄浑气派。“择邻”取自孟母率子三迁的故事而得名,既彰显了孟子文化,又亲密了五湖四海的宾朋,怎一个“妙”字了得!热情的邹城人民也印证了一句精彩且又朴实无华的广告词“好客山东”。

战友们来自山东、江苏、河南、安徽、上海等地,昔日的战友故地重逢,激动与欢乐无以言表。能重回邹城,重在原炮兵二零四团的旗帜下战友相聚,兴奋甚于惆怅。这是别样的一种对第二故乡的情结和军人情怀,也正是这样一种情结情怀,才使得我们这些老战友们在分别几十年后,又重新走到了一起。邹城,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更是见证我青春起跑的地方,你永驻我的心中,我心也永远祝你发展得更加繁荣美好。儒韵流长,盛世文光,斯文在兹,九州共仰!作为孔孟文化发祥地的你,也一定会在孔孟文化的不朽光辉照耀下,走向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作者:袁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