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城印象
离城最近的地方
2014年10月11日 

城市充满诱惑。因为诱惑,所以向往。

城前,这个名字名符其实,因为它地处蓝陵古城的前方;又名不符实,因为它是邹城的“西伯利亚”———曾经美丽而不富饶的“边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得知被分配到了城前,欣喜若狂,以为城前就是邹城的南郊。报到那天,他一路打听,向东越走越远,一直走到邹城的最东边,才找到了城前。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城前离邹城远吗?远!因为远,所以除了城里就是城前,让城前优先拥有了原邹县第二中学、第二人民医院;因为远,城前离邹城的距离要用“时间”来标明。用过去城前人的话讲:步辇进城一整天。在城前人眼里,城里是“极乐世界”,可谓爱恨交加。爱的是城市的喧嚣繁华,恨的是这段遥远而不美丽的距离。

青葱岁月,我在城前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城前留给我的印象,就好比一个乡村女娃:不修边幅,衣衫不整,瘦瘦弱弱……然而,“女大十八变”,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见到她,突然发现:昔日的丑小鸭竟变成了白雪公主!

路是血管。城镇是大脑。没有血管,供血不足,大脑也会萎缩。那时,公路是窄窄仄仄的土路,城前像害了脑萎缩,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的。上初中时,每周末我都要步行二十多里到城前上学,最讨厌、最畏惧莫过于那条通往城前的岚济公路了。路面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细砂,少得可怜的汽车扯着一道黄尘,从远方张张扬扬、黑黑呼呼地驶来。扬起的尘土沾在脸上,钻进领口,让汗水一搅和,粘乎乎的,难受极了。原来的城前公路站有位女拖拉机手,驾驶一辆拖挂着沉重钯子的拖拉机,定时钯扫路面,将被碾轧到路两侧的沙土再钯扫到路当中去。她钯起的那道黄烟,对我来讲就像加勒比飓风一般的恐惧。

沧桑巨变,只是瞬间。如今,从城里到城前的岚济公路早已加宽,并铺上了柏油,乘101 路公交车到城前只需三元钱。最近的一个周末,我跟随几个朋友到城前去赶集。听到一位鞋匠咋呼:自己的修鞋、补轮胎手艺该进博物馆了。因为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都不兴穿砸钉的鞋了,砸鞋手艺前景黯淡;路上没有脱落的鞋钉,再加上清洁工扫得连个砂砬粒都不见,车胎也都基本上不用补了。

城前古蕴深厚,古韵悠远。城西高高矗立的汉阙秦砖汉瓦,敦厚沉稳,镜头般地将厚重的历史拉近到了眼前。路两旁葱郁、整齐的花草树林中规中距,让古城变得更加的养眼提神。徜徉在十字街头、蓝陵广场、蓝陵湿地公园等场所,感受到的是少有的宽松透气。这些地方的绿化树虽然并不高大,但都有盆景的“背景”,一眼就看出受过良好的“训化”。戈河、东城河、西城河三条大河娴静、温柔地流着,为古城平添了几多灵性和柔情。西城河畔的蓝陵湿地公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让人不由地恍惚:这里难道是氤氲、多情的江南?若是月朗星稀,华灯夜放,波光滟滟,似乎又找到了秦淮河的风雅与遗梦,又回到了“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景象。

近看古城,街两旁满眼的都是中式回形、云形、纹形图案,钉钉铆铆、点点滴滴像是从远古走来,浸着古董的锈沁和厚重的包浆,让人油然发出一丝丝的思古幽情。远望古城,整个建筑体系黑白映衬,格调明朗,有江浙印象,又有徽派风格,宛若一帧拙雅相宜的泼墨画。在古城大手笔的鸿篇巨制中,成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摇曳的酒旗穿越了时空,似乎成了美女皓面黛眉下的丹唇,大写意荷丛中娇羞的红蕾,更像是经意不经意的一种点缀,一掷妙笔!踞于古城高处,不难发现,丽江的古韵,苏州的幽雅,黟州的精巧,婺源的馨香等等,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最终调制成了鸡尾酒韵味的蓝陵古城。古城的古拙古朴古韵古味,就这样,从细微细节细心处流啊,流啊,流啊……一直流到梦里去,流成了江北的江南,新装的古帧,现实中的梦幻!

古城有“三地五县通衢”之称。靠着精细周全的一纸蓝图,古城实现了办公教育区、商贸物流区、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分区。因此,城前镇也就理所当然地拥有了“全国重点镇”、“中国红色教育基地”、“全省规范化示范镇”等“金字招牌”。

古城的东北是万亩“桃花源”。阳春三月,陌上花开。桃花如彩霞、似红锦,如织的游人如痴如醉,真正的“红雨春风到万家”!康王巡游处、隐居处、定情处、邂逅天女处等系列景点,描绘出古代王侯的生活轨迹;寿星、仙桃等巨型雕塑,张扬着古今草根那殷实祥和、延年益寿的生活追求;透着古韵的亭台、古道等设施,上演着一代代人悲欢离合、长亭短亭的生活情剧;就地“拣”来的顽石砌成的路沿石,上面早已布满了黑锈、青苔,渗透着自然率性的生活本质……古城自古商贾如梭,早就是商贸集散地。羊肉汤、炒笨鸡、回锅鸡、丸子汤、猪头肉等闻名遐迩,康王桃、红富士、花生油、小杂粮等绿色环保。这里民风纯朴,豪爽大气,人性民心像空气一样干净,像溪水一样清纯,被称为是“限量版的净土”、“民风民俗的正版原装”、“乡土版的自然保护区”!

呵,这就是我眼中的城前,一个离城很近的地方:离古城不远,离新城更近!

 

作者:杨学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