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孟子尽上心》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景区附近经过。峄山位于市区南10公里处,海拔582米,约形成于25亿年前。山上巨石如丸,林木葱郁,它以其特有的“石蛋地貌”而享誉全国。山中自然景观众多,洞洞相连,怪石嶙峋,素有“四大奇观”、“三十六洞天”、“七十二景”之说。美丽的山光水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驻足峄山。当年,孔子在此“登东山而小鲁”,至今留有古迹“小鲁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率群臣东巡,“乘羊车故道”首登峄山,并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其功德,即著名的《秦峄山碑》。诗圣杜甫,沿着羊车故道,寻李斯小篆刻石,低吟着“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大文豪苏东坡登峄山见杜甫诗句,巧和一首“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平。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剔透,神奇秀灵。
峄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在《书经》、《诗经》、《太平御览》、《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峄山之阴有属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珍品。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存。道教的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历代仙曲贯耳,因而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
第一道山门:历史上峄山有著名的八大山门。峄山的南面是第一道山门。这座山门叫“一天门”,俗称“有赫门”。原来的建筑是砖、瓦结构,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门额书写着“临下有赫”四个大字。门柱楹联口气很大,上联是“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下联“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门柱背面另有千秋:“上一千五百级云层路,下四十三盘阶林海川”。
对于这个“赫”字,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说五华峰高秀独山。玲珑峻雅,犹如通天玉柱,更似出水芙蓉。峄山奇观,煊然赫赫,惊天动地鬼神。游人如潮,上下一体。二说峄山后边的牙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如石棚的开关名叫“赫石”。现在的这座“有赫门”,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为四柱三门三楼式仿清建筑,比原来的清代山门要高大壮观。山门左边新立一块“天下第一奇山”石碑。峄山为“第一奇山”的意思,并非泰山、黄山就变成第二、第三,而是意指峄山特色独具、景观奇妙。
峄山牌坊:在第一道山门的前面,有一座新建的高大雄伟的峄山牌坊,成为登山第一标志。牌坊为四柱三门七楼式仿古建筑,七楼飞檐斗拱,彩绘艳丽,黄琉璃瓦盖顶,金光闪耀,气势非凡。匾额木刻“峄山”二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题。
峄山,在邹城城南10公里处,104国道和京沪铁路东侧,交通方便。从邹城市里每天都有旅游班车,10分钟到峄山,火车站、汽车站有各种出租车(轿的、面的、机动三轮车)可以租乘,轿的单程约20元。峄山门票40元。一般游览须半天时间。
要详细考察峄山,可请向导引路,沿五条峄山石古道攀登。若时间不够,可乘索道上下,只到主要景区白云宫、五华峰一带转一转,用一两个小时足够了。如果沿东路从盘龙洞进去,从桃花洞出来,峄山的主要特点也略知一二。如对历史文化有兴趣,可顺便去看看邾国故城的古城墙的残迹依晰可见,宛如一条蟒蛇,顺着山岭的走势,正好形成了一个圆圈。圆圈内的十几个村庄就是邾国故城的范围。故城的中心--皇台遗址,现在保护的很好,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峄山有庙会,会期三天,山上山下有戏曲、马戏杂技、古书等演出,儿童玩具很多,还有风味小吃,周围十多个县市的群众来赶会,每年也有十几万人。
- 上一篇:明鲁荒王陵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