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城美食
邹城川味面条
2012年08月03日 

川味面条

 

  邹城风味的“川味面条” 山东邹城的名吃之一,深受邹城及邹城周边地区老百姓的喜爱。

 

  川味面条的起源  

 

你要是到孟子的家乡——邹城市去,早晨在街头散步的时候,保不准就能看到邹城人吃川味面条的情景。不大的门头房,三五条长桌,十几个马扎,男男女女们围坐在一起,面对一片红光闪闪,吃得满头大汗,涕泪交流,真个是不亦乐乎。

 

  邹城人和川味面条,看起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有那么两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川味面条在邹城人心目中的位置。其一曰:有几个邹城人出差去四川,吃过当地的川味面条后,连连感叹:“不如咱邹城的正宗”。其二曰:有邹城人到外地开面条馆,挂出来的招牌上赫然写着“正宗邹城川味面条”。

 

  说起川味面条在邹城的渊源,恐怕要上溯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济东、邹西发现了大煤田,国家决定组建兖州矿务局,大规模进行煤炭开发。一声令下,建设者们从全国各地云集邹城,尤其以云、贵、川居多,建设活动迅速展开。建设者们来了,留在老家的家属们当然不愿独守空房,纷纷千里寻夫,蜂拥而至。邹城逛遍了,新鲜劲过去了,本身没有工作,总不能老是在家里呆着吧。西南人的勤劳立刻体现出来,于是就琢磨做点生意。做什么好呢?邹城人多,卖吃的。卖什么?最简单的当地面食——面条。根据观察,邹城人勇武、豪爽,唾沫星砸个坑,爱吃辣椒,有“能吃辣,能当家”之说;家乡四川也吃辣呀,并且是麻辣。那好,二者结合,就是它了,而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川味面条。邹城川味面条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川味面条一问世,就以其方便实惠、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等特点,赢得了邹城人的青睐,逐渐风靡邹城,辐射周边。最早的川味面条馆,开在邹城一中对过,两毛钱一碗。凡邹城一中毕业的学生,没有没吃过川味面条的,校友们一提起来,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现在走在邹城街头,冷不丁就会有车辆在你身边停下,“老乡,打听一下,请问邹城哪家川味面条正宗?”这一定是曲阜、兖州一带的美食者,好客的邹城人自然是乐行其事,遥指正宗面条馆了。

 

  辣椒和麻椒是川味面条的灵魂,也是山东和四川精神的体现,少了这两样,则一切尽失。为此,还惹出不少笑话。据说有哥几个为了比拼吃麻椒,大放特放,吃完后竟然惊呼“我的嘴唇哪里去了?”还有位老兄,要一碗面条,吃人家一碗辣椒,最后店主非坚持免收面条钱、而只收辣椒钱不可。确实,在面条馆,如果你看到颜如玉的美眉们往碗里舀上三匙、四匙辣椒油,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在邹城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情,好象还有排毒养颜的功效呢。

 

  凭心而论,要一碗煮得软硬适中的面条,佐以五色调料:香浓的肉酱肥而不腻,爽口的麻椒清心提神,明晃晃的辣椒油撼人心魄,再加上骨头汤、香菜、味精之类,真是五味俱全。呼呼啦啦扒下去,口颊生香,满身生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饭后再喝上一碗面条汤冲鸡蛋,浓淡相宜,刚柔并济,只一个“爽”字了得!

 

  多年来,随着兖矿的不断发展,大批外地人进入邹城,邹城因此获得了“移民城市”的美称。一般城市存在的以口音区别本地、外地人的习惯,邹城是没有的。面条馆里,南腔北调,邹城人最多觉得,那是兖矿的弟兄,小小的川味面条充当了友谊的使者,产生了强大的亲和力和包容性。暖暖的面条拉近了兖矿和邹城的距离,因而在城区和矿区遍地开花,二者以面条为纽带融为一家,不分彼此。在邹城,川味面条不仅扩大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造就了不少的面条富翁。据说每年春节返乡,卖面条的兄弟姐妹全部都是飞机来回呢。

 

  如今,邹城的有识之士努力实践“政策上当外资,感情上一家人,发展上一盘棋”思想,兖矿积极投资,邹城优化环境,兄弟并肩在经济大潮中冲浪。兖矿早期建设者们多已退休,家属们也告别了川味面条,他们的第二代甚或第三代人,早就把邹城当故乡,在为兖矿、更为邹城的发展而辛勤工作。我想,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在兖矿和邹城的发展史上,为川味面条写上重重的一笔。

 

  川味面条的做法

 

  材料:肉酱----这个是关键,好不好喝全在这个酱上,一般是把猪肉剁碎,配上各种密制调料然后炸酱烧出来的。

 

  底料:麻椒粉,葱段末,盐,味精,香菜, 也可适量加点孜然粉。

 

  主料:面条,要顺滑劲道,多数面馆用的是手擀的面条。

 

  配料:小火炖出的骨头高汤,炸好的红彤彤的辣椒油,还有腌制好的清淡小菜。

 

  做法:1.将底料配好放于碗底,面条下锅。2.将少许骨头高汤盛于碗中,使底料充分溶解。3.面条熟后盛于碗中,醮上肉 酱。

 

  食用:舀上几勺辣椒油,喜欢吃酸的可以加点醋,然后配上腌的小菜,即可美味进食。

 

  口感:香浓的肉酱肥而不腻,爽口的麻椒清心提神,明晃晃的辣椒油撼人心魄,再加上骨头汤、香菜、味精之类,可谓是五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