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东的名山,人们都会想到“五岳独尊”的泰山、黄海之滨的崂山、鲁中地区的徂徕山以及革命老区的沂蒙山。提到位于孔孟之乡邹城的峄山,单看名气,峄山较名山大川略逊三分;再言高度,峄山亦不及三山五岳般雄伟壮观。但纵观自然风光,仰望人文历史,峄山以其浑然天成的怪石景观以及丰富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屹立于山东乃至全国名山之列。
峄山是我国古代立有山志的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位于邹城市区南10公里处,海拔582.8米,约形成于25亿年前,属于花岗岩构成的山岳型风景区。
言及自然风光,其海拔仅有泰山的三分之一高,山体面积也无法与五岳、黄山、庐山、雁荡相提并论,但得益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独特地质构造以及山体奇石景观,峄山以其玲珑之美享誉古今海内海外。峄山的玲珑美,藏有无边的秀色,蕴含无尽的灵气与深情,令来峄山游览的天下之客无不为之吸引,流连忘返。峄山的玲珑美,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其结构布局,起承转合;首尾相顾、起伏变幻。或者意象新类,别有洞天;或者草蛇灰线,横云断岭。加上雾气迷蒙,传神抒情;行云行雨,摄召魂梦。因其玲珑秀丽,景色宜人,无愧于 “岱南奇观”、 “邹鲁秀灵”、“天下怪石奇山”之美誉。
谈至人文历史,峄山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是不输国内其他名山大川。峄山之阳,有春秋时期的邾国故城遗址,峄山之阴,有新石器时代所留存的野店遗址。在峄山,留有至圣先师孔子登临而小鲁的“小鲁台”;在峄山,留有秦始皇东巡所留下的《秦峄山碑》;在峄山,留有梁祝同窗三载的深情,十八相送缠绵的美好爱情故事;在峄山,留有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直至唐宋,诗圣杜甫登羊车故道,寻李斯小篆刻石,留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之叹,词圣苏轼登峄山见杜甫诗句,巧和一首“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平。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及至明清,又有董其昌、郑板桥、王尔鉴等文人墨客又或是主政邹鲁一方的地方父母官,都在峄山留下了自己的墨迹,成为了峄山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纵览历史,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峄山的人文历史犹如一本厚重的典籍,记载着社会变迁,记载着文化进步,记载着一座历史名山在人类发展变迁的长河中所经历的那些不会被时间所风化的历史记忆。
如果说造物者给了峄山自然风光的玲珑美,历史的传承给了峄山人文历史的厚重美,那么今日的峄山也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美,无论是有着悠久乡土特色的“二月二庙会”;还是春回大地、桃花盛开时节的“三月三桃花节”;又或是独具峄山道教传统文化特色的“祈福法会”,都是在继承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峄山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让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山永葆它的青春与活力。峄山,有着充满生机的春光美,有着活力四射的夏日美,有着丹桂飘香的秋色美,有着宁静祥和的冬雪美。千百年来,峄山屹立于邹鲁圣地,见证了邹鲁大地的世代变迁,见证了邹鲁文化的薪火相传,见证了热爱它的人们在峄山这座天然词典上留下的每一个符号。承接历史,峄山是邹鲁大地历史文明最好的见证者;遥望未来,峄山用其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进步,吸纳着每一个时代的最美乐章。
- 上一篇:元旦假日:邹城旅游人气旺...
- 下一篇:邹城市旅游局驻辛寺村工作组举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