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东深呼吸
【美在上九】萧家大院的盛与衰
2015年07月26日 

 

秀美的上九山,树木荫翳,山脉挺拔。

山腰上的村子里,散落着一座座灰白色的屋子,这些造型独特的石头房子,是勤劳灵巧的上九村人,用山上随处可见的石块石板砌成,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朴实无华、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固若金汤。

而在山上位置最中间的平坦空地上,是上九最气派的一座宅子,有大小三十二间房子。分主房、配房、茶房、地窖。在主房后面,是被石墙包围着的后院,后院里是一座气派的后花园。这样一片大宅子,在建筑风格朴实的上九村,确是格格不入。

更令人生疑的是,这么多的房子,想来一定是个人丁兴旺大家族才会建造,可是这整套宅子里,却没有一个人居住。院子连个人影都没有,院子门虚掩着,也没有上锁。石桌石凳上落满了灰尘。主屋前的小径破破烂烂的,后花园里只有一只不知道谁家跑进来的黄狗,对着瓦当上的一串马蜂窝汪汪叫。整个院子都是一副颓败的景象,只有进门处设计考究雕刻繁复的照壁和精美的瓦当,在对着这片破败的景象抗议,述说着曾经的华美。

上九村中的人,无论老人小孩,都听说过这片老宅子里发生过的故事。

据传这宅子里的主人姓萧,宅子也被称为萧家大院。明朝时,一位姓萧的大商人做生意来到上九,见上九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便携着一家老幼在此定居。萧家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大户,萧老爷子召集上九山村最好的石匠们,建造了三十二间石屋、借鉴了苏式园林的设计,前院后院后花园水池样样不落,而萧家大院,也代表了上九石屋最高的建筑水平。

萧老爷子深受儒商观念的影响,为人友善、经常出钱来救济鳏寡孤独者。相邻的十里八乡若是有谁遇到了难处,都会首先想到上九萧家。而萧老爷子广结善缘,对于乡里,能帮的都会尽量帮忙,故此萧家的名声在凫山一带格外好。

除此之外,萧老爷子对家中子嗣的教育也格外重视。据说他的大儿子开中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了大官。按照规制,在上九的萧家老家大门口,立起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那荣耀,那气派,真是远近几十里,无与伦比。大儿子虽然当了大官,却依旧遵循萧家家训,乐善好施,为善一方。

萧老爷子死后,大儿子回家守制三年,悲痛未消又急忙赶赴京城做官了。却忽视了对于子女的教育,而他的儿子在家守着偌大的产业,父亲进京当官,爷爷又去世了,本就顽皮的儿子成日无所事事,也忘记了爷爷为善一方的教导,家中也没有人能管得了。

一年秋天,麦收在际。少爷看着家里连田阡陌,麦浪滚滚,好一片金色的海洋,好一番丰收景象。儿子看了一番,从小锦衣玉食的他却渐渐倍感无趣,准备离开,去隔壁寡妇家看能不能找些乐子。

这萧少爷有个跟班,见主子面露无聊之色,便心生一计,道:“少爷收了这么多粮食,钱又花不完,该庆祝庆祝,找些乐子啊!”萧少爷一听说找乐子,立马来了兴趣,问道:“该如何找乐子?跟班说:“凡事都要听个响。少爷又爱热闹,但是放鞭炮敲锣鼓,少爷也玩腻了,那咱们就打个响场呗!”

“打响场?这响场如何打法?”

跟班道:“少爷可多雇些人,将这场院清空,再找上十几匹马,马拉着大车,大车上铺着半扎厚的红松板,全放满大瓮子,每个瓮里都挂着拳头大的大铃铛,马脖子上也拴着铃铛,牲口一跑,所有的铃铛就开始叮当响,保管声镇四方,那这凫山一代,谁不佩服少爷你啊?”

少爷一听正合我心深得我意。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主意好主意!就这么办!”

话说钱多好办事,不出两天,场院清空、马车铃铛,少爷从家中拉十几匹马,又从外乡买了几十匹,马脖子全都给上挂着铜铃铛,再把装着铃铛的大瓮子装到马车上,租了几十车夫,随着少爷一声号令,几十匹马分为几组,拉着大车,在场院上狂奔起来,只见得轱辘碾的地上尘土飞扬,一会就遮天蔽日。几百个铃铛在大瓮子里不停撞击,声音响彻云霄。百姓们捂着耳朵,可那声音还是振聋发聩。马儿也被这种声音惊吓到,更加疯狂的奔跑,于是声音越来越大轰轰隆隆,声振屋瓦。

整个上九山似乎都在这样猛烈的噪声下晃动了起来。百姓们吓得纷纷跑出来:“出啥大事儿啦?”

“莫非地震了?”

“土匪进村了?”

萧少爷喜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钱花得值!花的值!”

萧少爷玩上了瘾,一连几天,天天指挥着几十匹马车,在响场里策马奔腾,附近百姓苦不堪言。

也是乐极生悲,活该少爷倒霉,话说当地知县照例在夏收之际要到四乡巡视,名曰:勤农。这一天,他带着衙役来到凫山一带,只见麦黄在地,却不见有人收麦子。心中正在奇怪,又听得远处传来雷鸣般阵阵轰鸣之声,眼看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怎的有如此闷雷之声不绝于耳?知县赶忙向声响处走去,走了好一阵,来到萧少爷的响场,他挤过人群一看,再听周围百姓议论,心中不仅勃然大怒:没想到自己治下竟然有如此为富不仁,胆大妄为之徒。又因萧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便暂时没有将少爷缉拿,而是把这件事告诉了萧家那位大官。

京城的萧家族长听说这件事之后大发雷霆,没想到父亲和自己造福乡里,自己的儿子却作恶一方。他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自己又不便出面,便授意当地知府,让知府出面把萧家迁去别地。

可萧少爷仍然不知死活,因为觉得打响场还没有玩够,就是不愿意迁家,还搬出了自己当官的父亲。

这下谁也救不了萧家了,打响场的事情传到了京城。朝廷觉察后,把“打响场”定为“犯上作乱”之罪,下令满门抄斩,户灭九族。

 

从此萧家无后,整个上九村也再没有姓萧的人家,只留下32间空屋,和萧家大院门口的拴马桩、车棚、马厩一起,向后人无声地讲述着萧家大院的盛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