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旅游邹城
邹东深呼吸
邹东深呼吸 品牌引领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2015年06月05日 

 

 

 

2013年4月,为寻找乡村旅游的破题之路,邹城市在山东省率先提出打造县域整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邹东深呼吸”。两年来,围绕着“邹东深呼吸”品牌的打造,邹城市坚持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景区建设、基础配套、服务提升和市场营销四大工程,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生态邹东逐渐成为鲁西南乃至山东省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品牌为引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目标,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现代农业、乡村记忆工程等融合发展的邹城乡村旅游品牌战略模式,或许将给山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邹城,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市区向东百里,秀美田园、古朴农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淳淳山泉滋养出满目滴翠的“天然氧吧”;邹城乡村历史厚重、民俗丰富,承载着“孟子老家,怡然乡村”的记忆,上九山古村落、小彦民俗村、杨峪村、越峰村和香城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是其中的代表;邹东森林覆盖茂密,有峄山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鸿山、狼舞山、连青山等一批济宁市级森林公园,峄山和狼舞山同时还是省级水利风景区;邹城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和北宿、香城两处省级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观光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目前,百里邹东已兴建起万亩樱桃园、万亩红枣林、万亩核桃园、万亩桃园、万亩苹果园等精品采摘园和三山农科园、绿鑫春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中心草莓园等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山、水、田、园、村交相呼应,交织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打造一个县域整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实施整体品牌带动战略,是在邹城市委、市政府的一次头脑风暴中迸发出来的。

2013年,当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命题如火如荼地发展时,邹城市最具备生态资源优势的东部山区还处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懵懂期。当时,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位尚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敢于探索的乡镇和村落,也由于产品单一、规模分散,难以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

眼见守着生态优势的邹东乡村旅游迟迟无法破题。邹城市自我剖析,邹城东部山区不缺少好的旅游资源,只是没有充分解放思想,为什么不能像孟子修学游、邹鲁文化一样,先把乡村旅游的整体品牌提出来,来一场自上而下的思想革命?

邹城市委副书记朱瑞显介绍,2013年4月,经过市委、市政府的研究,邹城市正式提出了在全省率先打造一个县域独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邹东深呼吸”。

“品牌战略提出之初,不少人担心,尚处于懵懂阶段的邹城乡村游哪来支撑品牌的载体?”邹城市旅游局副局长左新华告诉笔者。然而担心归担心,品牌战略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改变着邹城乡村游的发展节奏,最重要的是以往自上而下的旅游无意识状态开始逐步扭转。2013年7月,邹城市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确立了实施“文化突围”的工作战略,成立了市级层面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文化突围”指挥部,统筹全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指挥部还专门下设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组,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十个镇成立了乡村旅游办公室,明确专人专责,并将乡村旅游纳入年度镇街综合考核,调动镇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记忆工程、退耕还林这些国家重点政策的实施,给蓄势待发的邹东乡村游整体破题带来了政策良机。

“在邹东深呼吸品牌战略的指引下,邹城开始将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城镇景区化’、‘农业园区景区化’、‘美丽乡村景区化’发展战略,农林水、交通、旅游、文物、美丽乡村等政策资金集中向乡村旅游发力,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片区轮廓逐步显现。”邹城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永玲说。随着各项工作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载体和框架逐渐搭建起来。

品牌战略有了工作抓手,邹城市自上而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并意识到了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2013年,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各镇特色,坚持一镇一品,对十个重点旅游镇进行了明确定位;2014年,邹城市委托专业公司进一步细化编制了《邹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重点旅游镇和旅游村的定位进行了深化,对重点项目进行了开发策划和概念性规划。

为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邹城市还于同年出台了《邹城市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市财政设立文化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对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A级景区创建、乡村旅游驿站建设、农家乐示范户培育、地方特色菜系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予以奖补。

美丽乡村,“一镇一品”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邹城乡村旅游逐步破题,“城前模式”、“邹鲁人家”、“乡村驿站”、“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等若干乡村旅游子品牌框架体系逐渐形成,十大重点镇形成了“美丽乡村、一镇一品”的乡村旅游初步发展格局。

城前镇以往是个可进入性和可观赏性都不强的邹东偏远乡镇,但如今却成为邹城市“全域景区化”的典型代表。走在城前镇的道路上,犹如置身风景名胜区当中。

据城前镇文物旅游办副主任常佃波介绍,城前镇其实是一座千年古镇,因位于3000多年前的蓝陵城遗址之前而得名,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最近两年,在品牌战略的带动之下,城前镇在镇域发展上开始扭转观念,将乡村旅游同美丽乡村、退耕还林一体规划、同步实施,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改造、新型城镇建设等所有工作朝打造乡村旅游载体发力,打造了以蓝陵桃花源、蓝陵古城、蓝陵湿地、蓝陵公园等景区资源为核心的“全域景区化”旅游格局。随着乡村旅游载体的不断成熟,蓝陵桃花会、“蓝陵人家”农家乐、“蓝陵仙桃”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全面带动。如今“全域景区化”已经成为邹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城前模式”,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不同于城前镇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香城镇更加突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中转功能,在毗邻景区的乡村建设“乡村驿站”,满足游客游览景区之余的吃饭,购物,慢游骑行的需求。

香城镇分管旅游的负责人时鹏告诉笔者,香城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定位是以景区为主体,辐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相关产业。紧邻国家森林公园五宝庵山的北齐村是香城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中的精品村,村域博物馆、充满乡村原生态的街道、菜园、休闲停靠点以及宽阔平坦的骑行道路,美丽乡村的全新形象令人心旷神怡。一处可以同时容纳360人就餐、购物、体验的乡村驿站将于7月份正式对外营业,北齐村引进了一家餐饮集团在此经营,一方面给一直呈现弱小模式的农家乐业户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促进村域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北齐村仅是香城镇发展乡村旅游模式的缩影,类似的村子在这个片区还有十几个。据时鹏介绍,香城镇下一步还将打造红枣林精品采摘园等更多的景区,以景区为主体,辐射带动更多的美丽乡村片区产业联动发展。

峄山镇境内坐落着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峄山风景区,依托峄山景区,峄山镇以现有路网、河道为基础打造了一条近15公里环绕峄山的滨水绿道。凉风徐徐绿道骑行途中,游客还可以参与水上乐园、跑马场、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民俗观赏、农家乐餐饮等参与性强的旅游服务项目,行程更加丰富多彩。据峄山镇负责人介绍,峄山镇对乡村旅游的总体定位就是以环山滨水绿道景观带为依托,在景观带节点部位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体验项目,引领带动峄山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改变只有“一山”的旅游格局。

除此之外,笔者还探访了中心店镇、田黄镇、张庄镇、大束镇、看庄镇、石墙镇等邹城乡村旅游重点镇。每个乡镇都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社区类、景区类、山岳类等各有千秋的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在石墙镇,刻满了传统古村落印迹的上九山古村,在保留原汁原味古村风情的同时,还蕴含了难得的儒家文化古村的研学故事,打造了上九人家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品牌;绿鑫春温泉度假庄园还有私人定制的家庭农场可供游客享受吃、住、打理农事的田园之乐。

中心店镇则依托独一无二的皇家香草庄园和草莓采摘基地,形成了投资者和本镇农民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

田黄镇的红色文化、大束镇的佛教文化等都给该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

农民增收,持续发展

“目前,邹东深呼吸品牌正逐步成为鲁西南乃至全省的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同时也进入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须拓展深度和广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朱瑞显说。

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陈晓霞也认为,邹东是济宁六大乡村旅游片区之一,体量大载体好条件优越,虽然发展已然进入快车道,但也到了由概念性品牌向实体性产品品牌转变的阶段。

一路见证“邹东深呼吸”品牌近年来的发展,邹城市旅游局副局长左新华说,当乡村旅游的框架体系渐趋完善,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何保护乡村原生态不被破坏,留住乡愁和乡土记忆?如何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投融资渠道?如何创新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如何让三农产业和农民主动的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并最终从中受益?

5月30—31日,在乡村旅游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节点,围绕这些焦点问题,邹城市召开了“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提升研讨会,邀请旅游专家、旅游强县、旅行社、媒体共同把脉邹城乡村旅游目前面临的困境。

经过为期一天的乡村旅游重点乡镇的考察,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南京中陆必得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陆乃高、山东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宏瑞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邹城市利用优势资源搭建乡村旅游的架构已成趋势,但也存在了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战略模式、产业模式、市场模式、投资模式、旅游模式、效益模式六大方面。

具体来说,虽然邹城市已经进行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融合发展,但尚未达到深度融合的程度。政府推动后,乡镇开放性投资承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的投资主要依靠乡里乡亲,尚未开拓更多的投融资渠道。把许多位于乡村地区的主题资源等同于乡村旅游,没有实现三农的有效调动,因此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得到的实惠依然不普遍,不稳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先行的思路中,许多项目做成城市型产品,缺乏乡村特色,容易导致乡愁的流失和淡化。

因此,专家建议,邹城乡村旅游的战略模式是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目标,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导下以旅游小镇为核心推进乡村旅游开发,这样各项工作的融合才能才更深入。

其次是在产业模式上,要以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带动农业第一产业发展,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位置上,一定要把农民利益放在最终落脚点。

在市场模式上,要深度挖掘每个乡村不同的文化底蕴、氛围、个性和价值,这是生命线和核心,可以把孟子修学游主题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形成邹城独特的资源优势,上九山古村甚至可以打造成为邹城旅游的核心产品,把这个经典的村落打造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第一村。

在投资模式上,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城市民间大资本积极进入邹城乡村旅游开发,农民要在这个过程中按照债权、股权、职权等权益分类导入到投资模式当中,实现三农的同步发展。

在旅游模式上,让游客能够留下来是核心,要打造观光为基础,休闲为主,体验为上,度假为本的旅游模式;同时要以乡村主题度假为依托,创建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旅游强县沂南县旅游局局长任立军认为,邹城市政府主导下的品牌战略体系对于沂南县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在这种正确的品牌战略的带动下,他建议,邹城市各级政府部门下一步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先行、强力落地、捆绑营销。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优势推出一镇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旦规划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就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强力落地。最后,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还要实现景区、乡村旅游各项产品的捆绑营销。

邹城市旅游局副局长左新华表示:“此次研讨会后,在专家的智力支持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下,邹城乡村旅游将持续发力,实现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