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篇》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
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
司马迁 《史记·盂尝君列传》
吾尝过薛,其俗间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汉书·邹阳传》
邹鲁守经学,齐楚多辨智。
《汉书·韦贤传》
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薨后,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
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
里为冠盖,门成邹鲁。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
国成陶唐,家成邹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唐 独孤及 《李成公去思碑》
以五经训民,考教必精,弦诵必时。于是一年人知敬学,二年学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祈祈,贤不肖竞劝,家有洙泗,户有邹鲁。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元九侍御——窦七校书》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缟。
唐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唐 王维 《送孙二》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
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唐 郎士元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周史平话》叙
周太祖郭威在平定慕容彦超叛乱后,欲尽屠兖州城,谋士范质劝曰:“昔高祖围鲁城,怒其不降,欲举兵屠城,闻弦歌之声,以为圣人邹鲁之地,不忍加害。陛下不能为汉高祖之所为耶?”
宋 陈尧佐 《送王生及第归潮阳》
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
宋 陈尧佐 《送潮阳李孜主簿》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
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
宋 范仲淹 《移苏州谢两府》
窃念某生于唐虞,学于邹鲁。
宋 王安石 《扬雄三首》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宋孙奭:昨知兖州,以邹鲁之旧封,有周孔之遗化。
宋 王禹傅 《潭州岳麓山书院记》
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入存政举。岂系古今;导德齐礼,自知耻格。
宋 叶适
河汾谈圣制,邹鲁振儒风。
宋 辛弃疾 《读<语孟>二首》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
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真腴。
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辛弃疾 《念奴娇·答傅先之提举》
“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还有奇书”
宋 方回 《次韵赵朴翁赴衍圣公峄山书之招》:
邹鲁相望击柝间,亦颜谁许独晞颜。
同源泗水别溯水,接壤峄山连泰山。
万山元勋辟杨墨,一时浮论主雍环。
七篇事业君能讲,男子临岐泪肯潸。
宋 兴国主簿王甸 《赡学钞记》
侯以仁养士,士以义自养,仁义之风.蔼然交畅,兴邑自此,殆将化为邹鲁之乡。
宋 党怀英 《鲁两先生祠碑》
由是,鲁人始识师弟子之礼,士风为之一变。近世士尚剽窃,以从师亲友为耻,忠厚之道不著久矣。国家尊经养士,将使人人为邹鲁,固当师承鸿硕,因文以入道德之奥,而后游两先生祠下而食其余庇,可以无愧矣。
宋 方逢辰 《安湖书院记》
先民有言,地气自北而南粤从,衣冠正朔,启我吴会。自江以南,悉为邹鲁。
宋 张拭 《送杨廷芳三首》
昔人忘言处,可到不可会。
还须心眼亲,未许一理盖。
辞章抑为余,子已得其最。
当知邹鲁传,有在文字外。
元 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曰:
朕若稽圣学,祗服格言,乃著新称,以彰渥典。於戏!诵诗书而尚友,缅怀邹鲁之风,非仁义则不陈,期底唐虞之治。英风干载,蔚有耿光,可加封邹国亚圣公。
清 刘毓崧 《通议堂文集·卷九·吴礼北竹西求友图序》
其深于古儒家之学者,法召公之节性,宗曾子之修身,以阐邹鲁论仁之训,而非若旁采释氏,矜觉悟以入于禅也。
岳麓书院门楹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湖北武昌两湖书院联
荆衡秀气
邹鲁遗风
广东丰湖书院联
人文古邹鲁
山水小蓬瀛
(孟子研究院 选编)
- 上一篇:大美峄山秀灵邹鲁
- 下一篇:邹鲁古代的地理环境与原始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