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古柘树下觅乡愁
2016年05月05日 

常听老人说,古树是有灵验的。一棵古树,也许就是一个村子的灵魂,每一个枝桠,也许就代表着一个生命。村庄因古树而显得厚重、古朴,古树是村庄变迁的惟一见证者。

在距孟子故里邹城市西南15公里的北宿镇南落陵村,就有这样一棵千年的柘树,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虽然老态龙钟,但是,却依然精神矍铄地固守着它的家园。

暮春三月的一个午后,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怀着朝圣般的虔诚,来到了北宿镇南落陵村。在村子的中间,我终于看到这棵硕大如盖的古柘树。

古柘树依然枝繁叶茂,老干如虬,整个树身微微向西北的方向倾斜。从这棵古树的西南方向观看,虬劲的树枝宛如凤凰展翅,正欲高飞;而从西北方向看,整个树干又恰似苍龙回首,不禁让人暗暗称奇。

从地平面起大约有一米半左右是这棵柘树最粗的地方,而恰恰在一米半左右的东南方向,明显地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侧干,不知是何年何月被何人锯掉了。自此以上,树干兀地细了一圈。而整个树身上面,鼓起一条条纵向的木楞,像极了古稀老人手臂上暴起的青筋,更凸显出这棵古柘树的沧桑。

据村里的老人说,这片地方原来是该村张姓的坟地,打他记事起这棵古老的柘树就是这个样子。再后来,坟地没有了,周围也建起了房子,逐渐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每到三月左右,这棵老得不能再老的古树就会萌发出一蓬蓬新绿。到了夏天五月份,会绽开白色的小碎花,农历七八月份会结出圆圆的果实,成熟的时候颜色红红的,非常甜。

柘树属于珍贵树种,所以有南檀北柘一说。自隋唐以来,就一直用柘树汁染出的黄色作为皇帝龙袍的颜色。元顾瑛《天宝宫词寓感》之十记载:“娣妹相从习歌舞,何人能制柘黄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柘》上则叙述道:“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

我久久伫立在这棵古老的柘树下,凝视着树身上千疮百孔的疤痕,想象着它该是历经了多少次的风霜雨雪的侵袭,饱受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啊!

古柘树是乡愁的符号,它在这片同样古老的土地上屹立了上千年。不知道它曾为多少迷途的行人指引了道路,它让多少离家的游子魂牵梦绕愁肠百转。村子里的人迁走了,院落沉寂了,而古老的柘树还在默默守候着原始的村庄;柘树在,乡愁就永远是一片葱茏。

古柘树是历史的延伸,它历经了无数个朝代的更替,见证了每一个朝代的兴衰。它也许曾多次死过去,却又坚强地活过来,哪怕被岁月折磨得粗糙无比,甚至扭曲了自己,折断了腰身,但也要把绿荫留给后人。

古柘树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村子里的骄傲。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关于这棵树的故事。一辈辈的村里人在它浓绿的庇荫下,走出小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棵古树,或许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它上一炷香,深深鞠上一个躬,或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头,来答谢它给带来的福祉和好运。

敬畏一棵树,就是敬畏大自然,就是热爱我们的新生活。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古树,是一个民族的根源,是时代延续下来的希望,更是永远不能割舍的淡淡的乡愁。

在这棵树的周围,长出了一些细小的柘树苗。我用心数了数,是八棵。此刻,在微微地春风的吹拂下,欢乐地摇晃着,像极了调皮的儿童,似乎在向年迈的爷爷撒娇。

一阵微微的春风徐徐袭来,它欣慰地鼓着掌,爽朗地笑了。

 

作者:张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