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山古村落风景区,坐落于邹城市石墙镇,始建于北宋,发展于明清,保存于至今!对这个古村落,我早就仰慕已久,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去看看,去领略她的沧桑,去见证她的重生。
春日的一个周末,携妻带子,驱车前往。春寒料峭却挡不住急切看到古村落的热情。离开市区大约一小时,径直来到风景区入口。
进入新落成的山门,古村的容貌便呈现在眼前。她位于两座山中间的山坳里,南北狭长,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石头房,石头墙,石头院落,石板路小巷。依山而建,就地取材,择邻而居。简单而不杂乱,简约而不肤浅,错落有致,格调清新,别具匠心。
顺坡而上,慢慢走进村里。酒坊、油坊、粗布坊和豆腐坊,还有村中的老学堂,布局清晰、简朴。当年小山村农耕与经济、文化、教育共发展,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昔日的忙碌与繁华都静静地沉淀在小河的流水中。
大戏台、文化广场、老茶馆便映入眼帘。当年这里是村民农闲时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锣鼓敲起来,艺人吼起来,小村欢腾起来。几声山东梆子,一段山东吕剧,会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滔滔不绝的谈资。
村中最有文化代表性的就是临河而建的“萧进士院”了。萧龙溪是北宋开宝年间的进士,考取功名后,曾到江南任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从严治家,美名流传。
出来进士院,走进东面的郑家胡同。胡同的尽头就是“六和院”了。此院落是上九山村淳朴民风、忠厚人家的代表,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被当地村民称为“厚大门”“孝贤院”。主人姓郑,兄弟六个,和父母临院而居。六处院落各自独立,而又整体互通。暗含了儒家思想的忠孝和合、严禁齐家的理念。
山风徐徐,流水潺潺,音乐舒缓,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遐想无限。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走进乡村的安然与恬淡。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生活烦恼之扰、市井名利之心。
思绪回到今天,活在当下,很多人离开自己的故土,或求学、或就业、或创办实业。或默默无闻,或飞黄腾达。多年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自己的老家,想起自己儿时的伙伴,想起村中的那盘石碾,还有那棵棵斑驳的老枣树。这就是所说的魂牵梦绕的乡愁吗?
游子之根、学子之心、赤子之情!守望故土,记住乡愁!乡愁是厚厚的父母恩,乡愁是暖暖的手足情,乡愁是浓浓的邻里乡情。乡愁是黎明的第一声鸡鸣、升起的袅袅炊烟。乡愁是老人的深情呼唤、儿童的笑语一片。乡愁是权重位高者的牵绊、乡间村民的渴盼。乡愁是婚丧嫁娶时的唢呐声声、春种秋收时的希冀片片。一坡黄土,一口老井。春夏秋冬的轮回,酸甜苦辣的渲染!
心相连,情相牵,是永远扯不断的风筝线。魂牵梦绕,日夜留恋。游子临行时父母的村口相送,学子归来时的举家欢庆。父母思儿时的翘首期盼,游子想家时的归心似箭。灯火阑珊处的万家团圆,月夜星辰时的静谧一片。
古村山顶上发电风车在缓缓旋转,让小村更显得古朴与现代。昔日的山村,像一位老者,慈祥而和善,忠厚而内敛;今日的景区,像一名少年,蓄势待发,必会生机盎然。战乱年代时的祈求平安,和平年代时的忆苦思甜。村民们的精心呵护,使得古村千年流传;乐事者的远见卓识,使得古村风采再现!记住乡愁,热爱家园,建设祖国,才能构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作者:刘玉宏
- 上一篇:流苏花开四月雪
- 下一篇:三仙山感怀(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