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孟府在邹城南关,一街之隔。远远地看去绿瓦红墙,青松翠柏,很是惹眼。家在邹城,虽是看惯了的风景但是只要看到孟庙孟府心里的敬重之情还是会油然而生。这也许不仅仅是对孟子的敬重更是内心深处对儒家文化的敬仰。
孟子继孔子之后,不但将儒家思想深刻阐述发扬光大,并将其表现得更完美更完整。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孟子说他是“道既通”,东汉学者赵岐在注解《孟子》时说,《孟子》一书无所不包,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可见《孟子》一书涉及范围之广,指导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与“义”,而“仁”与“义”正是基存于我们的内心。孟子在《高子上》说过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可见“心”之重要。孟子对人性开展了探讨率先提出了性善论。人人都有良心本心只是后天的教育和坏境因素改变了一个人,从而失去本心本性。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让我们的“本心”深陷泥潭中,原本单纯的快乐早已无处可找寻。生活变得愈来愈好而我们却愈来愈迷茫愈来愈困惑,紧张﹑压抑,和无休止的对金钱权利地追逐,让我们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心”之本性遗失在人生的路上。
老人摔倒在路上明明看见却视而不见,敬老爱幼怜悯之心丢了。
公共场合有人为非作歹,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义之心丢了。
工作中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也不在少数,上进之心早已无处可寻。
至于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责任心,道德心,羞恶心……,太多的“心”被我们遗失在角逐权利的大路上。
自由,和谐,纯净的世界人人向往。快乐真诚的生活我们也都愿意为之,但如何让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匹配呢?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并说明人和禽兽的差别在于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如何让游荡的“心”回归本性?
孟子的思想惠泽古今,现在就让我们来重读《孟子》“温故而知新”,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审视思考一番,“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找回我们遗失在路上的“本心”,遵从自己的内心的要求去做人处事,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快乐。要是人人浩然之气洋溢于胸,那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作者:王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