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灵是我的忘年交挚友。与他初识,是1985年秋,我们邹县三中高三文科的老师听他这位新老师的课。他讲的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我们这些听课的人,都被他幽默生动、深入浅出的课堂语言迷住了。他讲地理知识,旁证博引了许多文史哲的格言警句,使听课的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从那以后,我与他共事多年,结下了兄弟般深厚友谊。
他课讲得好,在邹县三中,在邹城商业职工学校,在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都是教学能手,多次获高考优秀学科奖、优质课、优秀教师,2007年9月,他被评为济宁市优秀教师。
课余写作,佳作迭出,全国大奖
除了上好课,搞好教务工作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写教学论文,《爱国主义教育的七大系列》、《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让学习与你终生相伴》等20余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由于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远远超于常人,2004年4月,他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民族精神乡土教育丛书编委会聘为编委,负责邹城市读本的编辑工作,8月他主编的《邹城乡情》一书由人民日报社出版,在全国中小学发行,并纳入邹城市中小学民族精神乡土教育的校本教材;2006年4月12日,评为全国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高级评委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俞国良在评委感言中说:“《邹城乡情》教育读本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已从单调、单板、缺乏变为生动、活泼和丰富的生命力,大大提高了德育的亲和度和针对性。”
2008年6月,主编的《在行动中创造教育》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意义、方法和途径,给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2009年9月,一部呵护中小学生生命、保护学校安全的《知识拯救生命》一书,由中国戏剧性出版社出版,并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乡土情结,探索精神,凫山文化
刘真灵1982年7月参加工作,从小就知道东凫山西麓有座爷娘庙,专家学者认为,这是珍贵的龙文化遗址,极具开发价值。在刘真灵心里,郭里镇是王粲、王叔和、刘表、仲长统、刘宝等历史名人的故乡,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的发生地,是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地方……他爱家乡、爱郭里,更爱邹城。
近几年,他不断为邹城文教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出力流汗,并把心力聚焦于生他养他的凫山。经数年东奔西跑,查访核实,他认清了凫山文化的开发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刘真灵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这部40 余万字的书稿。
这部书稿详实、厚重。厚重的不仅是指这部文字浩瀚页码庞博的书稿,还指这部著作的文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不能说他厚重,而应说他贵重。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校长张宏群的一段话评价他:他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力量。他就是这样独立的、坚定的文化战士。可以这样说,因他教过学,可称为文化的传播者;因他著述丰厚,可称为文化的创造者;他的良知、道义、坚韧、愉悦、聪慧、向上的人格元素,共同构成他的精神资源。因此,又可称为文化的展示者。
可以说,《凫山文化》这部书,是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座丰碑,也是刘真灵文教生涯的一座丰碑。
作者:于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