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境界,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说法。最著名的,当属清末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寥寥数语,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做学问的真谛。其实,做学问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做人的成功不只是事业上取得成就,更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人,缺了物质不能生存,但缺了理想和信念就如同在茫茫夜色中踟蹰,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这就是境界的高下之别。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正如王安石所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说到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境界究竟与什么有关?人们又该如何提升境界呢?实质上,境界与单纯的知识、学历、职位甚至年龄都无关,更多的则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言论与修为的高度。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实践锤炼过程中养成的。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进步,并把这种追求和向往化为行动,精神境界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高境界的人生,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
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了兑现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 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在时代巨变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这是一种对人民群众无限忠诚的人生境界。
人的生命不是只有长度,更多的是宽度和厚度。生命的宽度,就是争分夺秒,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加宽。生命的厚度,就是无私奉献,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加厚。活着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人是富有灵性的,又是复杂多样的,那么,你是什么人,你想做什么人,你又将如何做呢?
作者 姜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