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基层干部的楷模
2011年01月11日 

———《第一书记》观后感

影片《第一书记》是真人,真事,很感人。影片以安徽省选派干部、“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沈浩同志为原型,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基层选派干部的感人事迹。沈浩是一名省机关干部,扎根小岗村六年,为小岗村的发展尽心尽责、鞠躬尽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人的神圣职责,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书写了自己无悔的人生。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职的干部,我深受教育和感动,我们应该学习沈浩同志的精神。

首先,我们应当学习沈浩同志勇于担当的精神。沈浩同志离开条件优越的省会,来到艰苦偏僻的农村,他没有把自己当作“镀金”的干部,也没有“干一点意思意思”的想法,更没有嫌自己的职务低下,而是脚踏实地地当起了小岗村书记,一干就是六年,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干部受组织委派,食人民禄粮,对组织和人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组织需要就要在岗一日谋事一日,负责一日;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要负其责。说到底就是勇于担当的。担当就是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并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是要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去承担去负责。记得我在挂职之初的时候,也曾经困惑过,挂职能做些什么呢?沈浩同志的事迹教育了我启发了我,组织上的一位领导曾经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就是要求我们无论目前处在什么岗位上,都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安安心心地承担起我们的职责,做好我们的工作。像沈浩同志一样努力把自己的“一屋”扫好。

其次,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那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是对干部的最大褒奖,最高信任,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凡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真抓实干,及时处理,这是“沈浩精神”的深刻启示。村民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地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五保户生病住院,他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正是这些“鸡毛蒜皮”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使沈浩真正融入了群众之中,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的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更应该学习沈浩同志的这一精神。基层干部处于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接触最多的不是大项目、大工程、而是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这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所在,群众也正是从基层干部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上,看党和政府是否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我们一定要像沈浩同志一样,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当前,少数同志到基层工作动机不纯、态度不正,不安心基层工作,功利化地到基层工作,从根子上讲是缺乏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愿与群众打交道,不能正确认识个人责任与党的事业的关系,与少数干部相比,沈浩同志树立了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深刻诠释了新形势下优秀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和价值要求。

三是要学习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沈浩同志到小岗村工作以来,敢于担负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村“两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实际行动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使小岗村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迈入了改革创新的新阶段。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和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勇于创新,敢闯敢干。创新就是要勇于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别人做不成的的事;要敢为人先,不能畏首畏尾,要努力探索适应新时代,符合我们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作者 周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