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新闻动态
部门动态
邹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激活人员要素作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5年04月22日 

在邹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每天要处理来自全市400余个上报的案件和139个感知设备的数据信息。这支团队能在2分钟内完成对每条案件的事件、部件分类,3分钟内启动案件处置流程——在这种高效运转的背后,是运管服中心通过激活人员要素的关键作用,达到案件处置时长缩短和群众满意度提升的效果。

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加速数字化转型。邹城市建立城市运行管理专项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多个运行管理责任单位的部门资源,打破了以往传统部门壁垒,建立高效联动机制。通过梳理28个处置部门权责清单,开展案件流转专项提升活动,明确争议问题处置责任,解决积压案件,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9.68%。与市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联动协作,创建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微信工作群,对接了邹城市视联网平台系统、智慧社区系统,可以实现对4.2万个摄像头实时监控,共享各项数据资源。根据邹城市实际,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园林、智慧环卫、综合执法、户外广告管理、门前五包、餐饮油烟治理、建筑垃圾智慧监管等特色应用场景,实现数据流与业务流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

运管服中心下设综合、运行、监督、考评四个职能部门。制定标准化岗位职责说明书、工作权限清单,明确每个岗位数据采集、系统操作、应急响应等数字化能力标准,采取轮岗、岗位互备制,保证岗位正常运转。与系统技术研发工程师建立日常联系,搭建起云端协作平台,进行远程服务和应急支持,实现30分钟内技术支持响应;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应急人员具有7×24小时快速响应能力。

团队建设与文化赋能双轮驱动激活人员要素作用。运管服中心坚持组织文化先行,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坚持诚实守信原则。通过研讨会实现愿景共识,倡导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形成了创新、协作、诚信、卓越的团队核心价值观。定期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鼓励全员参加;特别开展了关爱女职工行动,为女职工组织协调健康查体,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员工之间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构建绩效驱动型激励机制,包含事件处置时效、数据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系统自动统计按期完成率、超时率、返工率,月度公示运行报告和排名。利用数字技术、公共服务、创新思维相结合,引入了市民群众、志愿者参与城市运行管理的多元背景的复合团队。在爱山东APP开发点靓邹城小程序,设置随手拍功能,市民上传问题可获奖励,组织团队成员在广场、公园、商场超市等人员流动高峰期开展宣传推广。

构建多层级系统化的人员培训体系。运管服中心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按月定期开展培训,设计分层分类三级培训体系:基层人员侧重智能终端操作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开展数字决策模拟演练,领导班子开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拓展的培训。包含AR设备巡检、技能比赛、微课知识库等内容,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纳入绩效考核。集中面向执法队员,开展智能技术应用、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培训,对网上办案、网上数字审批签名流程进行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开展实战化演练,根据季节变化,提前针对极端天气模拟汛期暴雨、寒潮降雪极端恶劣天气,开展针对性应急响应的演练。

加强知识管理高效解决问题。鼓励积极参与知识分享。将知识共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制订统一的知识发布规范,确保知识内容和质量的一致性,建立定期更新机制,确保知识库的内容始终保持最新。建立案例库,每周举行案例复盘会,让员工快速查找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短视频记录案件采集、上报等环节的操作流程,方便随时学习;利用腾讯文档实时记录讨论成果,自动生成知识卡片存入知识库,建立知识图谱;使用云文档协作,予以分类和推荐,进行知识管理,减少重复工作、提高问题解决速度。

建立数字化驱动的持续改进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行业前沿动态,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注重流程管理,确保从组织规划到执行、评估到改进形成完整管理闭环。如利用建筑垃圾智慧监管系统智能分析工具,自动分析处置数据,发现某建筑垃圾清运企业存在未密闭、撒漏、跨域转运等违规行为,通过智能研判、精准识别将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了及时处置,系统生成加强巡查频次和重点监管的优化流程建议并进行了改进。利用点靓邹城共建机制收集市民建议纳入改进清单,并将整改完毕的事项及时反馈给市民群众,让市民监督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团队能力、完善培训体系、促进知识共享、建立精细的持续改进机制,最大限度激活人员要素作用,使城市治理者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文字报道:石洪山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