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新闻动态
部门动态
我市下好“治水”一盘棋 做活“兴水”大文章
2024年07月05日 

我市自觉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使命担当,围绕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三条主线激发“水动能”,打通两山转化途径,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一、护“一泓清水”,筑牢安全治水根基紧盯风险隐患,强化问题整改、应急备战,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一是抓源头促落实。建立健全重点水环境因子“一张图”,结合16处镇域河流断面月监测、49个水功能区季监测,动态掌握河流水质,并分析污染物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进而找出污染源头,为水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抓整改促成效。坚持全域攻坚整治,对城区地下管网错接、漏接等进行排查整治,实现50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内合流制管网清零”。采取建站、纳管、拉运、生态净化槽模式,结合黑灰分离+简易处理工艺,完成近60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三是抓应急促保障。织密应急“安全网”,生态环境、气象、水利、住建等部门不断强化联防联控,实现雨情、水情、汛情、水质等信息互通共享,合力守牢水安全防线。2024年6月以来,围绕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安全管理工作,累计排查企业13家次,发现并整改关键风险点2个。

二、创“生态好水”,绘就人水和谐画卷。围绕“河畅、水清、景美、人和”,建设优美城市水环境生态圈,打造美丽幸福河湖。一是推进河道清理整治。综合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扩大河道水体巡查监管范围,强化河道垃圾清理、菹草打捞。规划实施城郭河流域(城前镇段)水质改善工程,通过“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艺,可每年减少化学需氧量43.80吨、氨氮2.91吨、总磷0.29吨,有效恢复河流生态功能。二是加快湿地保护修复。完成大沙河因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北宿镇大沙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等11处综合性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太平镇千余公顷采煤塌陷区经过不懈治理,成功转变为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三是强化“人水和谐”宣传引导。聚焦“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水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宣传活动,累计设立相关横幅展板100余个,发放科普资料1万余份,在全社会营造“知水护水兴水,共享幸福河湖”的浓厚氛围。

三、引“共富活水”,行稳高质量发展之舟。进一步挖掘水资源价值,让保护水环境和壮大“水经济”和谐共进、相辅相成。一是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加快水循环技术推广应用。邹城市供水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资10亿元,实现中水回用3200余万方,减少了新鲜水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新建城前镇污水处理厂,覆盖镇域及周边73个村庄社区,出水水质达到1级A类标准,成为蓝陵湿地公园的稳定水源之一。二是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以水兴村、以水惠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太平镇引进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项目,利用800余亩塌陷坑塘挂养130余万只,实现每天滤水5万立方米,年产珍珠2000公斤,让塌陷地成为“聚宝盆”。城前镇联合山东公用公司,充分盘活灵泉山闲置土地,积极探索“不投一粒饵、不喂一颗药”的生态养鱼新法,建设8个工厂化淡水养殖大棚,内置177套陆地循环水养殖桶,年产鲈鱼、鳙鱼45万斤,同时借助灵泉湖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三是高质量赋能绿色航运。主动融入山东省和济宁市港航经济大格局,依托白马河“黄金水道”优势,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制造的5000吨级LNG动力集装箱船,相比传统能源船舶节省燃料费约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15%,氮氧化物、硫化物、微小颗粒物排放及噪声量均大幅下降,实现“气化运河”推动“双碳经济”发展。

 

文字报道:高正阳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