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里邹城市,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辞旧迎新之际又添金灿灿的国字号荣誉。2020年1月22日,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邹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标志着邹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达到国家级先进水准。
从城区“金边银角”的精心打造,到护驾山、唐王河等绿水青山的倾力守护;从城市散落裸露地的统筹整合,到“精致城市”的逐渐成型;从公共绿地建设的突飞猛进,到全民参与园林绿化成果的共建共享……生态之绿,园林之美,让邹城这座建城两千多年、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带给百姓稳稳的幸福感。
绿色发展铺就城市最美底色
“邹城市城市园林建设依托地域自然地貌实施“依山建园、依河建园”,充分说明邹城的园林绿化体量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绿量的增加是扎扎实实建设起来的,而不是靠临时突击完成的……同时也说明了邹城市委市政府对创园工作的高度重视,不是为了取得荣誉而创园,而是真正为了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开展的这项工作……”这是在2019年10月25日,国家园林城市验收组在邹城召开的反馈会议上,验收组专家对邹城创建工作的反馈评语。 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等话语,对邹城市创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巍巍护驾山,碧波唐王河,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扎实的创建历程。邹城市摘得“省级园林城市”桂冠,实现园林城市建设第一阶段目标。而后,城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工作,筑牢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根基。
“民为贵,社稷次之。”两千多年前,一代亚圣孟子在这里响亮地提出了“民本”思想。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中,邹城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一切创建工作以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为核心,持续加大城市环保投入和绿化建设力度,构建起“一圈环绕、两核居中、三带串城、绿网纵横、多园棋布”的绿色发展格局。同时因地制宜实施依山建园、依河建园,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兴建林荫停车场、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四小工程”,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出门能见绿、游憩在林下、休闲进园林的绿色福利。 如今的邹城,山水文蕴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852.15万平方米,绿地率33.45%,绿化覆盖率38.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8平方米。从城市到乡村、从广场到庭院、从廊道到绿地、从房前屋后到道路街头,处处树木成行、林荫夹道。邹城大地绿潮涌动、绿意盎然,满眼的绿色成为邹城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成为百万市民群众的幸福和谐家园。
多彩空间扮靓城市金边银角
每天上午,兖矿退休干部尹利萍都和球友来到位于凫山街道的市民运动广场散步、打羽毛球。而在前几年,她们休闲健身的绿地广场还是一处闲置多年的废弃厂房,通过拆迁改造,如今摇身变为市民家门口的休闲绿地。
近年来,邹城市每年都会让出城市拆迁中的“金角银边”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建设游园、绿地,全市平均每年规划新建小游园、小绿地10余处。目前邹城现有大小公园64处,公园覆盖率已达到84.73%,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市民百姓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纷纷为这些惠民之举点赞。游园建设采取微地形改造,铺设健身步道,乔、灌、花、草搭配种植等多种方式,以精致建园为目标,以便民、为民为导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美化了市容市貌,使城市中零散空地“华丽转身”,让群众的家门口有了休闲娱乐场地。
容易忽略的边角旮旯,在邹城成了扮靓城市的金角银边的精品绿地,而构成园林城市主体功能的各项重点设施,更是在创城工作中得以全方位大力度提升。近年来,邹城市在创城工作中坚持加大投入,高规格提升园林城市各项重点设施。通过实施全域绿化建设行动,年增绿化面积近10万㎡。市财政每年投入3千余万元,重点用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等绿化造林奖补,2018年以来城区周边相继建成投用约1800万平方米绿地、绿廊和绿道,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达到93.81%。积极开展各级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年提升率达到13.8%。大力实施裸露补植工程,对建成区近50条道路、70多个独立庭院进行集中整治,累计补植各类乔灌木约3万棵。通过实施立体多彩造绿工程,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实行多种多排绿化,累计建成绿道34.15公里;大力推广市树栽植,种植皂角树8000余亩;实施林荫大道工程,做到绿随路建、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97.83%、80.82%,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8.2%。
绿水青山成为城市生态绿谷
“透过镜头,真切感受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绿色嬗变!”从2010年至今的十年间,邹城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吕卫锋和他的影友们每月都要登上护驾山拍摄邹城城市发展变化的场景。今年国庆期间,邹城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平台刊发了《十年巨变新邹城》的图片专题点击量众多,而让吕卫锋和众多摄影师感触最深的,就是邹城的绿色发展之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邹城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绿化优先,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建设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点打造城市周边的山体、水域带动大环境绿化建设,利用三面环山、三水串城的自然地理优势,充分发挥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不断打造提升公园景区等大型绿地,依托自然环境,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形成植物为主的山水园林格局。合理划分公园的功能分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爱好人群的需求,在铁山公园、铁西公园、护驾山公园建设植物专类园20余个,建设健康步道、休憩专区、健身专区等活动专区,通过绿植和花卉布景,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在对唐王河公园、铁山公园、铁西公园、护驾山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的持续打造提升的同时,又投资新建了55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杨下河公园,使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47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13.48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4.73%。
城市公园有生态之绿,还要有文化之魂。在提升建设城区公园的工作中,邹城市深度挖掘孟子文化、邹鲁文化、母教文化的时代价值,注入新时代法制、廉政等主题元素,大力实施系列“公园+”行动,切实让群众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因护驾唐王李世民而得名的护驾山公园,原本是一处土薄、石厚的荒山,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治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3A景区,被住建厅评为全省“最佳人居环境示范项目”;公园围绕孟子“规矩方圆、浩然之气,仁政、民本”等廉政思想进行景观布局,集中展现了独具邹城特色的廉政文化体验。
“我们的城市像花园”,在邹城已经不是歌词或梦想,但是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城市园林建设永远在路上,园林城市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在孟子故里的大地上回响,这份对绿色的追求,是百姓对城市幸福感、获得感的归属,更是城市对百姓美好生活的担当,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
文字报道:段彤彤
责任编辑:张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