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凫山街道后庙社区择邻路上的母教文化一条街
本报记者:万德龙 通讯员:张长青
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形成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和无可取代的作用。在两千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被誉为“母教一人”的孟母。如今,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这个话题,让我们再次走近孟母,走近身边的优秀母亲,向榜样学习为母之道。
日子就像挂面
撑得起来就是一片天在如今的邹城,孟母教子的故事早已深植人心,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一个个家庭、一片片群体,优秀的家风逐渐感染了全社会。
今年49岁的孙现丽是香城镇大北王村的一位平凡母亲。10年前,丈夫突发脑溢血造成偏瘫,巨大的生活压力袭来。用孙现丽的话讲“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就这样,她带着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依靠收废品为生。她说,日子就像挂面,得靠撑,撑得起来就是一片天!
说到教育,孙现丽有句话常挂嘴边:“孟母能培养出圣人,我们难道还供不出两个大学生吗?”秉承中华传统的重教思想,她时常叮嘱女儿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不忘相伴其一路成长的各界爱心人士。不负众望,2007年大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中国医药大学英语系,2012年又考上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2010年,二女儿也以602的高分考入了青岛大学。
无独有偶。城前镇大柳峪村村民陈继英也是一位优秀母亲,她义无反顾给三个没娘的孩子当起“后妈”,视如己出、百般呵护,使曾经失去母爱的家庭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笑。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丈夫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经多方医治无效留下3万多元的债务去世。为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陈继英卖冰棍、收酒瓶、拾破烂,为了给孩子们筹集大学学费,长年的劳累使她患上了一身病。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两个孩子考入大学、一个考入高职校。
倡树母慈子孝的文明道德新风尚母教文化在邹城有着深厚的根基,以《韩诗外传》中“孟子欲休妻”的典故为例:孟子有一次直接推门进入私室,见到妻子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认为妻子无礼数而欲休妻。孟母却教育孟子,进门前要先敲门问有没有人在或是要故意放大声音,告诉别人自己来了,这是一种尊敬。这一文化典故影响邹城民风至深,如今邹城的许多农村男性,特别是当了公公以后,进门之前都要咳嗽两声。
近年来,邹城市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母教文化的内涵。自2007年开始,连续举办母亲文化系列活动,并深入挖掘“孟母教子”文化底蕴。同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大力弘扬母教文化、仁爱文化、孝德文化,积极倡树母慈子孝文明道德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母教文化的传承方面,邹城还创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抓住每年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集中活动的时机,评选表彰教子有方好母亲、举办各级优秀母亲事迹报告会及家教知识讲座。通过优秀母亲现身说法,积极向广大母亲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在全市城乡营造了“人人谈家教、家家育新人”的浓厚氛围。
孟母讲习所的志愿者传播母教好声音走进邹城北齐村,整洁的庭院、干净利落的村道,村街道两旁张贴了近10年来当选出村级“十佳孝星”、“好媳妇”、“文明和谐家庭”等荣誉榜。记者走进村民孔令燕家看到,面积不大的屋里窗明几净,客厅东面的“荣誉墙”格外显眼,墙架上摆着她和孩子获得的“文明卫生示范户”、“三好学生”等各种荣誉。
孔令燕是邹城市第一批“三新四美”示范户之一,也是“三新四美”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她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家里有一个7岁的儿子因病行动不便。长久以来,孔令燕只喜欢宅在家里绣绣十字绣、陪陪孩子,生活过得单调而沉闷。但参加“三新四美”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孟母讲习所”志愿者们不仅为她设计了荣誉墙,还购置了花卉送到家中,并向她讲述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如何保持阳光心态等知识,让孔玲燕重拾信心看到了生活的阳光。2014年她被评为村里的“文明卫生示范户”,不仅在操持家务上为其他家庭做出了榜样,而且在“孟母讲习所”志愿者的组织下走出家门,带领全村妇女组建了广场舞舞蹈队。
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发挥女性的带动作用,2014年年初邹城招募200多名志愿者,注册成立了孟母讲习所,开展“三新四美”的教育实践活动。据孟母讲习团理事长郭校宇说,讲习所梳理出了贴合群众需求的家庭教育、和谐家庭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家庭软装修、美容化妆、团队培训、广场舞培训、健康保健、感恩励志等9大类30多个课题。志愿者深入农村,选取示范家庭采取集中讲座、个别辅导、入户指导等形式,全面提升示范户形象。
一人带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捡来一个“娘”,伺候三十载。在邹城市北宿镇,张厚玲就是十里八乡群众眼中的榜样。1977年,时任东毛村妇代会主任的张厚玲接触到了杨刘氏,由此开始义务照顾无儿无女的杨刘氏和老伴。几年后,杨刘氏的老伴因病去世,张厚玲给他办理了丧事,并将杨刘氏接到自己刚刚翻盖的新屋居住,视其如自己母亲一般,一照顾就是30多年。张厚玲说:“当时俺就做好了打算,只要俺身体还行还能背得动,就一直照顾下去给她养老送终!”
在母教文化的带动下,如今邹城爱心捐助、“慈心一日捐”、无偿献血、爱心认领、关爱留守儿童等爱心救助活动的开展已成常态。邹城市还专门成立了爱心基金,通过爱心企业捐款支持道德模范。此外,邹城还结合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身边女性的道德故事,编排创作了豫剧《继机教子》、渔鼓《孟母三迁》、话剧《魏传兰》等一大批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